七一社区        注册

“进京赶考”历史答卷的时代意蕴

居宪涛

2014年06月20日08: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梦想”:书写长久执政时代答卷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党的十八大。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总书记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并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朴实的话语,体现了勇于担当的执政意识,直面腐败的负责态度和强烈的为民情怀。

这种担当意识、人本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体现在2012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上,体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工作方式上。“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2013年4月19日,党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实现党长久执政的重大决策。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

无论从以前在计划经济的封闭状态下搞社会主义,到现在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场“赶考”仍在继续,评判的标准,仍然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看,从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来看,“赶考”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更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蕴。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