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浴血八年,伟大抗战中的江苏篇章

陈月飞

2014年09月03日08:29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浴血八年,伟大抗战中的江苏篇章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生平快慰事”

【史实1939】

1939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宣告成立,统一领导江南的部队,开创了东路地区抗战的新局面。12月苏皖区党委成立,苏南敌后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

本报记者唐澄 蔡炜发自溧阳水西村的报道——

跟着络绎不绝的参观人流,看旧址、观碑廊、浏览展览馆,离开溧阳市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前,纪念馆张燕馆长递过一份特殊的礼物——连环画《水西一九三九》。

“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这句刻在纪念馆门口石壁上的题词出自王必成将军,讲述了一个普通江南村庄谱写的威震江南、功在民族的抗战故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四军各支队分别向华中敌后和抗日前线开进。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军部决定第1、第2支队由陈毅、粟裕统一指挥,设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捏成拳头去打日本鬼子。”苏南抗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新四军取得了陈巷桥、渣滓、龙仓、九里、安中里、赤山、西塔山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水西村的一草一木都经历了与日伪鏖战的烽火硝烟。陈毅、粟裕指挥“江抗”第2团一部、江南指挥部教导员大队,与进犯安中里的800多名日伪军激战10多个小时,创造了以少胜多、保卫指挥机关的战斗范例;陈巷桥伏击日军、九里镇同日军大战,赤山之战中首开了新四军从日军手中缴获大炮的记录……

出纪念馆,过六角亭,拾级而下,是披着军大衣的“陈毅元帅”,他左手叉腰正要说出那句“天王老子也不准入民宅”!水西村的父老乡亲至今感念陈老总,乐道新四军指战员如何与群众同甘苦、共生死。陈毅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目前江南战局更大进展,儿部日益壮大,军民关系尤为良好,生平快慰之事。”

司令部旧址的天井内,还有一座洁白的花岗岩墓碑,碑面镌刻:“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於此”。青山埋忠骨,粟裕同志逝世后,其夫人、子女遵照粟裕的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敬撒于展厅的天井内。

将军远去,功名流传。由最初的4000余人发展到14000余人,作为抗日战争中“东进北上”的转折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震慑苏南。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难忘那沾血的烧饼

【史实1940】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成立苏北指挥部,东进泰兴地区,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中抗日根据地。

本报记者顾介铸发自泰兴黄桥镇米巷的报道——

小镇米巷的最深处,原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旧址,当年陈毅、粟裕、陈丕显都曾在此办公和住宿,1980年建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1984年4月,粟裕大将的部分骨灰由夫人楚青护送至此,魂归黄桥决战地。

8月30日,记者又一次来到黄桥战役纪念馆,小小几个厅,人流如织。自从免费参观,这里每年进馆人数都有五六十万。如今,纪念馆正北方约2公里处,一座占地100亩、投资2亿元的黄桥战役纪念馆新馆已然主体封顶,计划今年四季度对外开放。

纪念馆讲解员钱春霞告诉大家,黄桥决战打响时,新四军作战部队不过五千人,但黄桥人几乎家家户户投入到了那场如火如荼的战斗中。特别是黄桥东门争夺战,数千民众扛着家里的门板铺板前来支援,突击构筑工事。当时千家万户赶做油饼、烧饼,当地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和80辆小车通宵忙碌,把黄桥烧饼送上前线。

纪念馆工作人员回忆说,2000年10月,一批参加过黄桥战役的老前辈会聚黄桥,讲述当年军民并肩作战的感人事迹。开国中将、原新四军一纵参谋长张藩、原新四军一纵四团政治部主任孙克骥以及当年参战的多位老英雄,再次品尝到黄桥烧饼,动情地说:“现在的黄桥烧饼做得精细又好看,可是没有我们当年吃的那种粗制的、甚至还沾着支前民工鲜血的烧饼那特有的滋味呀!”

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以郭村、泰州为跳板,东进黄桥。整个黄桥战役包括郭村保卫战,东进黄桥,营溪反击,攻克姜堰,黄桥决战。黄桥决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当年的黄桥人不足万,地不足两平方公里,今日黄桥仅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纪念馆不远处一面墙上有红彤彤几个大字:弘扬黄桥决战精神,打造新黄桥。隐藏在宏大历史背景中的1940年永远是小镇发展的底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