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读本》连载

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谢春涛 主编

2014年09月15日15: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七会议后,除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外,湖北、广东、江西以及陕西、河南、直隶等省的党组织也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基本都失败了,因此越来越多的革命者认识到,到农村去,特别是到那些受过大革命风暴影响的农村去,会有革命发展的广阔天地。各地起义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革命力量,开始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赣南、闽西根据地,湘赣、湘鄂赣根据地,湘鄂西、鄂豫皖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琼崖根据地,相继建立。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大小小十余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农村根据地已成为积蓄和壮大革命力量的主阵地。

随着工农武装割据的蓬勃发展,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探索并总结经验,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1930年1月,他在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批评了党内一种普遍存在的主张流动游击,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城市中心思想,阐明了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夺取全国政权的意义,强调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强调必须这样,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上述论断,实际上解决了以农村为工作重心的问题,这个核心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出来了。毛泽东阐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的道路,为复兴中国革命和取得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

经过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他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吸取了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著作,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一是阐明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在资本主义各国,在没有法西斯和没有战争的时期内,那里的条件是国家内部没有了封建制度,有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压迫,有的是自己民族压迫别的民族。基于这些特点,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在于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教育工人,积蓄力量,准备在最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且长期占据城市、农民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胜利,就必须派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教育农民,宣传农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阵地,使之成为革命力量发展的立足点和夺取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二是论证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就造成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呈现了极度的不平衡。毛泽东在深入分析这种不平衡性和不统一性的基础上,指出:“在这种情形下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中国土地的广大(革命势力有回旋的余地),由于中国的反革命营垒内部的不统一和充满着各种矛盾,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在一方面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而在另一方面,则又造成了革命的不平衡状态,给争取革命全部胜利的事业带来了长期性和艰苦性。由此也就可以明白,在这种革命根据地上进行的长期的革命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

三是进一步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爆发,使得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又有了新的内容。毛泽东指出:“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后,就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革命的基本内容,党在总结历年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制度。这条土地革命路线,推动了各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农民反封建斗争胜利的保证。

四是论述了抗日战争中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前景。抗日战争初期,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王明等人表示反对。惯于按照共产国际指示而不顾中国特点的王明等教条主义者,这时已经由过去的“左”倾变为右倾,信任国民党超过信任工农群众,他们把自己的工作中心放在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把抗战胜利的主要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轻视在敌后广大农村地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作用。为了廓清这种错误认识,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周密地研究了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特点,制定了发动人民战争以抵御日本侵略者,一直到战胜它们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并特别强调地指出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问题,借此阐明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必由之路。

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检验,由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形态上臻于成熟和完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