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连载》连载

十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谢春涛 主编

2014年09月15日15: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国民党留下的乱摊子

旧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十分落后,再加上长期战争,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又遭到多次战乱的破坏,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国家的经济已濒临全面崩溃的边缘。

在工业生产方面,1949年的中国生铁产量下降到25万吨,只有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23.9%。钢产量下降到15.8万吨,只有历史上最高年产量的17%。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已是一片荒败。厂房里长满了野草,高炉顶上搭上了鸟巢,没有一个完整的厂房,没有一部可以开动的机器,原有10万多工人只剩下几千人。一个留用的日本技术人员哀叹说:鞍钢今后只能种高粱了。全国煤矿大多数也停了产,设备受到严重破坏,矿坑灌满了水。1949年的煤炭产量仅有3200万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42.4%。这一年发电量只有43亿度,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28.3%。其他工业产品的情况是:水泥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71.2%,硫酸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77.4%,棉纱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24.5%,棉布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32.3%,卷烟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32.3%,糖的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51.9%。

农业生产同样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农村耕畜比战前减少17%,主要农具减少30%,耕地面积由15亿亩减少为14.376亿亩,减少4%左右。由于江河堤岸及其他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和遭到战争的破坏,1949年灾情十分严重,农田受灾面积达1.2亿亩。粮食产量只有11,318万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减少了25%。棉花产量为44.4万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47.6%。油料产量为256.4万吨,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57.8%。烤烟、茶叶的产量分别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下降了76%和81.8%。这一年生猪的头数也比历史上最高数字下降了26.5%。全国人民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工业原料奇缺,许多工厂无法开工。

交通事业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全国铁路有2万公里(为铁路总长度的80%)和3200多座桥梁(总长155公里)、200多座隧道(总长40多公里),因受到严重的破坏而无法使用。关内的津浦、京汉、粤汉、陇海、浙赣等主要干线,已十多年不能全线通车。全路的机车有1/3受到破坏而无法行驶。全国公路也因战争破坏陷于瘫痪。海运、空运的船只、飞机大部被国民党反动派劫走,无法劫走的也被炸沉、炸毁,码头、机场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上海所留下的可以使用的船舶只有14.5万吨,为原有吨位的12.7%。[ ]

除了上述严峻的经济形势之外,当时,国家还面临着物价飞涨和国家财政十分困难两大难题。

1.物价飞涨。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波动十分厉害。1949年4月、7月,11月和1950年2月,全国各地区曾发生4次大规模的物价上涨。第一次是1949年4月,华北地区物价首先上涨,波及山东、苏北和华中。以华北地区批发物价为例,1948年12月为100,1949年3月为261,5月猛升为380。第二次是1949年7月,由于敌人封锁上海,加上严重的台风水灾,投机分子大肆活动,投机对象从金银、外币转到粮食、纱布上来。上海从6月27日起到7月30日,共波动33天,批发物价指数7月比6月上升了一倍半以上。第三次是1949年10月中至11月。10月中旬投机分子首先从上海、天津掀起一场物价大波动,波及华中、西北,延续时间达一个半月之久。投机对象由五金、化工原料等进口商品发展到纱布、粮食。到11月25日止,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比10月上旬上升2.26倍,同时,其他城市物价也上升了3~4倍。第四次是1950年2月。2月6日(春节前11天)国民党轰炸上海,电厂遭到严重破坏,以致工厂停工,纱布大减,又值春节将至,投机分子乘机抢购,引起工业品价格上涨。据15个城市25种主要商品统计,批发物价指数以1949年12月为100,1950年1月为126.2,2月为203.3,3月为226.3。又据统计,全国12个大城市批发物价指数为以1948年12月为100,则1949年1月为153,7月为1059,11月就上涨到5376。北京市物价指数1949年5月和2月相比,上涨了171%。1949年11月,上海的粮食、棉纱、五金、化工产品等每天涨价20%~30%。上海1949年6月至1950年2月,批发物价上涨了约20倍。[ ]

2.国家财政困难。1949年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但同时也是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的一年。引起国家财政困难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全国尚未完全解放,人民解放战争仍在继续进行,军费开支巨大,1949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收入的一半。第二,中央人民政府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几百万军政人员采取了全部包下来的政策,连同中共的军政人员在内共有900多万人,而这900多万人全部要靠国家供养。第三,交通、工矿企业等需要重点恢复,众多失业人口亟待救济,所有这一切都要由财政负担。这就使得国家财政开支十分庞大。但是,国家的财政收入却比较有限。因为当时广大的解放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正在恢复过程中,上缴的财政收入很少。加上各解放区历史上形成的财政经济分散管理、各管收支的状况并未改变,地方掌握了国家的大部分收入。这就造成国家财政收支脱节,入不敷出。1949年国家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小米303亿斤,而财政支出却高达567亿斤。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不得不靠增发纸币来弥补。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解决了当时解放战争和恢复生产的需要,但却不能避免物价上涨的局面。

这些就是旧中国留给中国共产党的物质“遗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