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连载》连载

十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谢春涛 主编

2014年09月15日15:4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恢复和发展的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到1952年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钢产量1952年达到134.9万吨,比1949年增加7.54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6.2%。生铁产量1952年达到192.9万吨,比1949年增加6.66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7.1%。原煤产量1952年达到6649万吨,比1949年增加105%,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7.4%。发电量1952年达到72.6亿度,比1949年增加68.1%,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21.9%。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棉纱产量1952年达362万件,比1949年增加1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7.8%,棉布产量1952年达到38.3亿米,比1949年增加1.03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37.4%。

农业生产方面,三年中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显著的增长,农村劳动力、畜力、农具、耕地的数量也都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粮食产量1952年达到16,392万吨,比1949年增加36%,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9.3%。棉花产量1952年达到130.4万吨,比1949年增加1.93倍,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53%。大牲畜头数1952年达到7646万头,比1949年增加27%,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6.9%。生猪存栏数1952年达到8.977万头,比1949年增加55.2%,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14.3%。三年中,农村副业的产值大约增加55.1%。据统计,1952年与1949年比较,粮食平均亩产提高15%,棉花平均亩产提高41%,油菜籽平均亩产提高3%,大豆平均亩产提高33%。

第二,交通运输业和国内外贸易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不但恢复了原有的线路而且有了新的发展。195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29万公里,客运量为16,352万人,货运量为13,217万吨。公路通车里程为12.67万公里,客运量为4559万人,货运量为13158万吨,载重汽车由1949年的3.2万辆增加为1952年的4.43万辆。内河航运里程为9.5万公里,客运量为3605万人,货运量为5141万吨,轮舶船的载重量由1949年的37万吨增加为1952年的53万吨。民用航空航线为1.31万公里,客运量为2万人,货运量力0.2万吨。除铁路客货运输量稍低于解放前最高水平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经过三年恢复,全国城乡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1952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7.68亿元,比1950年增加62.3%。各种主要商品的销售额以1950年为100,1952年增长情况分别如下:粮食271.28%,棉纱171.43%,棉布245.76%,煤炭141.68%,煤油262.67%,食盐152.89%,纸烟149.41%。三年中,农副产品采购额和生产资料供应额也有了较大的增长。1952年农副产品采购总额达到129.7亿元,比1950年增加62.1%;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达到14.1亿元,比1950年增加93.2%。进出口贸易额,1952年为64.6亿元,比1950年增加55.5%。

第三,国家财政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好转。

从1950年到1952年,三年中财政收支情况如下:1950年总收入为65.2亿元,总支出为68.1亿元,支大于收,当年有2.9亿元的财政赤字,占总支出的4.1%。1951年总收入为133.1亿元,总支出为122.5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104.9%和了79.8%,收大于支,转亏为盈,当年结余10.6亿元。1952年总收入为183.7亿元,总支出为176亿元,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43.7%,收支相抵,结余7.7亿元。国家财政由亏转盈,连年结余,标志着国家财政已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新中国财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三年中,国家财政收支的稳步增长,保证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并有力地支持了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第四,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据统计,农民的收入1952年与1949年相比,一般增长30%以上,平均每人的消费水平增长约20%。每人平均每年消费粮食383斤,食油3.4斤,肉11斤,棉布13.7尺,都比1949年增长了大约50%。城市人民的生活三年中也有了很大改善。1952年与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总人数由800万增加到1600万左右,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并在大型企业中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公教人员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另外,国家还建设职工住宅1462万平方米,改善了职工的住宿条件。

第五,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经济恢复的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发展。由于国家的支持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国营经济发展更为迅速。1949年,社会主义工业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34.7%,1952年上升为56%。另一方面的变化是,工业(包括手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49年的30%上升为41.5%。其中现代工业产值由17%上升为26.6%。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26.4%上升为1952年的35.5%。[ ]这表明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为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照。

总之,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共同奋斗取得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