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涛 主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使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批评和抵制,毛泽东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周恩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1954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解决和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原则。中国外交以和平的方式追求和平的目标。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和主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它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1984年5月,邓小平把中国对外政策概括成独立自主外交,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它是“真正的不结盟”,具体体现为“四不一全”:即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其核心是不结盟。邓小平指出:“人们说,中国在第三世界处于特殊的地位。我们说,中国只是第三世界的一员??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后来,邓小平又多次说,“中国永远不当头”,中国应当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朋友要交,心中要有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趋向灵活务实。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打击恐怖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分裂主义的政治安全联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正在致力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种经济关税同盟,同时中国还正在与东南亚国家加强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合作,等等。是否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国际和平与世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唯一标准。在处理与中小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上,现在的中国是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与中国现有的国力,奉行双赢的政策,既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又适当照顾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既不当头,但又承担稳定东亚政治经济的一定责任。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对地区经济进行主动整合的努力、在南中国海与相关国家签署“行为宣言”,充分表明了中国对于地区责任的认知与态度。2012年5月13日,中国、韩国和日本领导人在北京宣布,三国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这意味着经过10年努力,经济总量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东亚三国正式踏上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体系: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争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反对核生化武器扩散的问题上,中国与世界多数国家站在一起,以一个世界体系中负责任的成员国的姿态积极参与到世界事务的解决过程中去。作为对这一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新内容的总结,十六大提出了“共同发展”这一全新概念。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要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和“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国要与各国“共同协商”世界事务,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一些打压或捧杀中国的国际错误论调,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重申:“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还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十七大还对就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进行了政策部署。这表明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依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 |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