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涛 主编
建设强大的国防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的100年间,中国尝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弹丸之地的小国也敢来华夏大地撒野。有志气的中国人为了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艰苦奋斗近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全国民众,经过28年浴血奋战,在20世纪中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号称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初,开国元勋毛泽东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后,彭德怀元帅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迅速开展了具体建设工作:建立国防体制。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组建新的军兵种,制定条令条例,促进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4年到1955年底,全军总员额减到350万人。在军队中开展文化教育、技术训练,并改建和新建军事院校。到1955年,军队院校已达253所。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军官薪金制三大制度。加强政治工作与开展群众性的练兵热潮。实行民兵工作与预备役工作合二为一。加强国防物质技术基础建设,改善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1953年12月到1954年1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把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作为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第一次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总任务明确地提到了全军面前。1955年,发展国防尖端技术提上了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日程。军队建设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转变,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时期。从60年代开始,军队和国防建设在曲折中继续发展,进行群众性大练兵活动,以“两弹”为代表的国防尖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防工程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防现代化建设得到高度重视。1979年1月,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在会上指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作为军队来说,就是国防现代化。1月7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问题整治工作意见》,要求全军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移工作重点的重大决策,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而奋斗。为适应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也实现了战略性转变。1980年10月15日,邓小平在一次研讨会上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1985年以后,中共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大战在本世纪内可以避免”的判断,进一步研究和调整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一些具体内容,增加了加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和应对中小规模局部战争及突发事件等具有时代性的内容。1988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重新完整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军事战略方针的这次调整,为新时期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面对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1993年初,江泽民提出“现在,继续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继承我军的传统,也符合我们的国情、军情,有利于在政治上、外交上保持主动。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应该适时赋予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以新的内容。”[ ]1993年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江泽民主持下,对战略指导思想实行重大调整,确定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由应对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中共中央还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把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郑重提到全军面前。这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新形势下军队建设最为关注的两个重大课题。这就抓住了军队建设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确立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大思路。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在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必须以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做指导。21世纪初,中央军委根据高技术战争在本质上就是信息化战争的科学判断,充实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内涵,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为贯彻落实军事战略方针,1997年,在江泽民主持下,中央军委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10年,用十几年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相应增加,加快军队质量建设的步伐,适当加大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力度,完善武器装备体系,全面提高部队素质,进一步优化体制编制,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随后,中共中央又进一步明确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是信息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科学阐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胡锦涛还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强后盾。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对新形势下国防建设做出重要部署,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 | ![]() |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