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韶奏、朱泽淮: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的首译者

李曙新

2014年10月08日08: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同陷囹圄为革命

在20世纪30年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陈韶奏和朱泽淮均遭遇了两次牢狱之灾。陈韶奏在《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一书出版后不久,便在上海被捕,虽被保释出狱,却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暂时以帮助别人翻译、补习英文等谋生。1935年夏,他返回浙江探亲,再次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被押解到杭州陆军监狱,后转反省院,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后才被保释回家。

朱泽淮也同样遭此际遇。1931年,任上海霞飞路党支部书记的他因懂外语,被派到法租界的安南(今越南)水兵中去做策反工作、宣传革命思想,被法租界当局逮捕。即将判刑时,朱泽淮依据法国刑律和租界法规为自己辩护,获得无罪释放。之后,他参加了左翼“教联”和“社联”,任理事。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朱泽淮参与吊唁和殡葬的组织工作。在将鲁迅遗体安葬于万国公墓后返回途中,他又被国民党特务抓捕,解送到南京监狱关押,直到抗战开始后才因第二次国共合作而获得释放。

出狱之后,朱泽淮渴望到陕北延安,便到西安找到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伍云甫,伍云甫对他说:“疾风知劲草,你是经受住考验的。现在大后方需要人,你回四川家乡去,在那里恢复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于是,朱泽淮又通过中共中央长江局介绍,于1937年底回到丰都,受聘为平都中学教务主任。他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在广大师生中宣传抗日形势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1938年8月,中共丰都临时县委成立,朱泽淮任县委委员,9月接任县委书记,后任丰(都)石(柱)中心县委书记。一年间,他发展了几十名党员,组织了近十个抗日救国团体,使丰都的抗日救国活动蓬勃地发展起来。

1939年,受党组织派遣,朱泽淮调到成都,在中共川康特委宣传部工作,公开身份是《时事新刊》编辑,常常撰写鼓励抗日救国、反对消极抗战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他的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忌恨。1940年春,由于春旱和官商囤积居奇,成都发生严重粮荒,贫民断炊。国民党趁机派便衣特务制造“抢米事件”,反诬共产党搞春荒暴动,抓捕了中共川康特委罗世文、车耀先等领导人。朱泽淮在闻讯前往采访时被捕,并被国民党当局冠以“煽惑群众,指挥抢米,破坏治安,阴谋暴动”的罪名,于3月18日公开枪杀于成都市新南门外城墙边,时年仅37岁。1983年3月18日,丰都县人民政府报经四川省政府批准,追认朱泽淮为革命烈士。

陈韶奏被释后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抗战爆发后,他曾在浙江海门、黄岩一带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去西安任国民党西北第七军分区上校政治教官,后走上教书育人之路,1944年起在西安市东南中学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东南中学改为西安五中,陈韶奏继续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该校以及西安四中、六中任教。1962年,陈韶奏退休回到家乡浙江临海定居。“文革”结束后任临海第五、六届政协委员。1978年,他不顾自己75岁高龄,主动争取到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教英语,为桑梓培养中学英语师资。1991年1月,陈韶奏在临海病逝,享年88岁。

陈韶奏、朱泽淮将他们的青春与热血倾注于革命事业,他们合译的这部经典著作尽管略有遗憾,却为当时乃至后来的革命者汲取思想精华作出了贡献,更是一段特别岁月的历史见证。

(本文作者系青岛大学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