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韶奏、朱泽淮:列宁《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的首译者

李曙新

2014年10月08日08: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在毛泽东故居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里,一直存放着一本1930年上海明日书店出版的列宁著作《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封面上有毛泽东用毛笔写下的“毛泽东”三个字的签名。这本书,就是列宁这部哲学名著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全书共461页,近30万字,译者的署名是“笛秋”“朱铁笙”。在20世纪30年代白色恐怖的背景下,马列著作的译者大都使用的是笔名或者化名,“笛秋”“朱铁笙”也是如此吗?他们又是怎样携手合译这部著作的呢?

同求真理译名著

“笛秋”“朱铁笙”确实是译者的笔名,“笛秋”本名陈韶奏,“朱铁笙”本名朱泽淮。两人都是1903年出生,在出版《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这一年都还是27岁的青年。他们之所以能够完成对这部哲学巨著的翻译,与他们早年努力刻苦地学习和执着不懈地追求真理是分不开的。

陈韶奏出生在浙江省临海县涌泉镇南坑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随父兄务农,但他聪明好学,虽然13岁才进初小上学,但在第二年就跳级上了高小,17岁再次跳级考入中学,接着在20岁时考入了南京的东南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对哲学和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用大量时间阅读哲学英文名著,这为他后来翻译马列经典著作打下了基础。1924年,他在同学林炯、李敬永介绍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任东南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他还和同学一起组织读书社,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6年冬天,陈韶奏返回浙江从事革命活动,担任中共临海特支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以浙南特派员的身份到台州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暴动。1928年4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浙江工作会议”,陈韶奏以中共杭州党团市委宣传委员兼浙南特派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对轻率发动农民武装暴动的盲动路线提出了意见,遭到有关领导的严词批评。此时他已身患重病,党组织决定让他留在上海养病。此后,陈韶奏转入上海党的地下文化战线工作,成为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主要成员之一,开始潜心钻研马列哲学文献的原著,并产生了翻译出版马列经典著作的想法。

朱泽淮也同样是追求上进的农家弟子。他出生于四川省丰都县(今重庆市丰都县)汇南乡白庙村,从小跟着父母上山打柴、下地劳动,直到10岁那年得伯父的关照才进了私塾读书,后来又进入伯父任教的中学上学。其间,朱泽淮得到了当地一个颇有名望的英语教师的指导,由此打下了英语基础。19岁那年,他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受到当时正在该校任教的中共早期党员肖楚女的影响,在其指导下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著作。1923年5月,经肖楚女介绍,朱泽淮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不久经中共重庆地委批准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3月“三三一”惨案之后,革命形势走向低潮,这使朱泽淮进一步认识到掌握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于是向党组织申请去上海学习。经省委介绍,他于1928年考入上海大厦大学社会学系,在这里一边读书一边从事党的工运工作。其间,他认真研读马列的经典著作,并着手从事英译本的翻译。这样,便与陈韶奏的想法一拍即合。

同样的追求,使两人走到了一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