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报人瞿秋白

张家康

2014年10月11日15: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中共中央报刊

回国后,党对他寄予厚望,决定让他担任《新青年》季刊和《前锋》的主编,并参与《向导》的编辑工作。《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随陈独秀入北大,吹奏起五四运动的号角。接着又随陈独秀再进上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后来因故休刊。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复刊改为季刊。瞿秋白将其编成“共产国际”专号,封面和刊名都由他设计和题写。他还撰有《新青年之新宣言》、《世界的社会改造与共产国际》、《现代劳资战争与革命》、《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世界社会运动中共产主义派之发展史》、《评罗素之社会主义观》等文章。时隔半个月,《前锋》创刊,他又撰写《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各种方式》、《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现代中国的国会制与军阀》等。他的更多的政论性文章则在《向导》上发表。《民国日报》、《东方杂志》等也常有他的文章。

1923年1月到1927年7月,他共撰写200篇文章,共有100多万字。郭沫若曾在《创造十年续篇》中回忆:“秋白那时已把《新青年》杂志恢复,注重在文化方面的问题。做文章的似乎就只有他和光慈两人,他希望我们也做些文章去。”他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的先驱者和开拓者,《新青年》和《前锋》,深受党内读者喜爱,当党内同志称赞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时,他则认真地回答道:“秋白是马克思主义的小学生,从1923年回国之后直到1926年10月间病倒为止,一直在陈独秀同志指导之下,努力做这种‘狗耕田’的工作,自己知道是很不胜任的。然而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

他的文章提出很多崭新的政治问题。他说:“务使最易组织最具战斗力之无产阶级,在一切反抗旧社会制度的运动中,取得指导者的地位。”无产阶级革命只有重视土地问题,“才有真正的民治运动,才能推翻军阀,解放中国”。当各种错误思想流派,如“东方文化优越论”、“生命主义论”、“自然主义人生观”和“实验主义”等,如潮般涌来时,他立即撰文予以批驳,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维护全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他也因此而在全党造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形象,也为他几年后成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1月,他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与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彭述之组成中央局,他任宣传委员,负责主编《向导》。不久,上海兴起“二月罢工”,他连续在《向导》上发表文章,肯定工人的历史地位,鼓励工人要在“中国民族的总斗争中”,“自然奋起而领导他”。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在《向导》发表文章,高度评价孙中山的革命伟绩,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革命的象征,孙中山先生虽死,中国平民这种革命的意志是不会死的。”五四运动6周年来临之际,他又在《向导》发表文章,提出工人阶级应该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阶级”。此时兴起并活跃于广东的农民运动,对他的思路很有启迪,他看到,“南方的农民”,“已经开始做有组织的斗争,而且赞助民族革命。”所以,他认为,只要工农团结起来,便可以“创造真正平民的独立的中华共和国”!

五卅惨案发生后,反帝爱国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商务印书馆为表示爱国热忱,拿出一万元的资金给职工办《公理日报》。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面前,这份报纸以温良、中庸的态度,欲向强盗讨回公理,显得何等天真和软弱。他极不满意这份报纸,对中央宣传部秘书郑超麟说:“世界上那有什么公理啊!我们办个《热血日报》吧!”中央批准了这个建议,并将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调来,组成编辑委员会。瞿秋白为主编,负责撰写社论,其它栏目的文章由郑超麟、沈泽民、何味辛等人去编写。

《热血日报》于6月4日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他题写报头,并请陈独秀撰写发刊词:“现在全上海市民的热血,已被外人的枪弹烧得沸腾到了顶点,民族自由的争斗是个普遍的长期的争斗,……现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之末运。”《热血日报》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这些社论、短评和专论,对于指导五卅运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热血日报》很有读者群,销售量竟达3万份,以至山东、江西的读者也投书寄稿。6月27日,《热血日报》出至24期后,便被封禁了。他本打想从《热血日报》中选出20篇社论出一单行本。郑超麟曾见他在选出的社论上写道:“此中圈出之文,可以总题作《热血日报社论》———每篇悉仍原题,下以小号字注明年月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