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死牢里带出的遗墨

张正霞

2014年10月17日09: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西安事变”

1935年夏,蒋介石命令东北军移驻西安,加紧落实“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蒋介石多次严令张学良、杨虎城围剿陕北红军,并于10月2日在西安建立剿匪总司令部,自任司令,任张学良为副司令,亲自督导剿共。在“剿共”过程中,东北军、西北军多次受到红军重创,兵员被歼,编制缺失,但蒋并未给予补充。张学良和杨虎城逐渐意识到蒋是借红军之手剪灭自己的势力,而并非为了全力抗日,开始倦于“剿共”。

中共中央研究了东北军、西北军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应团结张、杨部队,共同抗日。1936年,毛泽东派其机要秘书张文彬携函见杨,达成互不侵犯、建立军事家联络等3项口头协议。此后,张文彬以17路军政治处主任秘书的身份长驻杨部。

1936年4月,中共驻共产国际团委派王炳南到西安,与杨虎城商谈停战抗日的问题。王炳南的父亲是杨部高级参议,与杨私交极好。王炳南在日本、欧洲求学的经费均由杨虎城提供。王炳南到西安后,就住在杨的公馆。

1936年12月11日,蒋介石来到西安,敦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部队耗损在内战中,苦谏蒋介石不成后,决心兵谏。12月11日晚上11时,宋绮云刚刚签发完《西北文化日报》的稿件,就接到杨虎城将军办公室的电话,让他到新城大楼参加17路军和东北军高级将领特别会议。会上部署了“兵谏”行动中各人的分工,宋绮云的任务是负责撰写社论、向群众说明这次兵谏的实情。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后,成立了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为主任委员,杨虎城为副主任委员,宋绮云为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宋绮云在《西北文化日报》发表了《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通讯、《何处是中国的出路》的评论以及《昨日张、杨的兵谏与八项救国主张》的社论。

“西安事变”后,为防不测,红军主力南下进驻咸阳、渭南一线。

12月16日,宋绮云(代表新闻界的西安文化日报社)约请地下党员、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米暂沉(代表陕西省民政厅),满载着物资,一同到咸阳慰问红军。在咸阳十华里的一个村子,他们见到了红15军团司令员徐海东。

12月18日,周恩来副主席接见西北特支成员,高度评价了特支的作用。鉴于陕西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决定撤销特支,成立省委。周恩来离开西安的时候,指示宋绮云给延安搞一套印刷设备。宋绮云将报社私人集资购买的《西北画报》的全套设备,包括对开机、铅字、铜模、照相器材等送往延安,并选派了16名优秀技术工人同去。这些设备和工人改善了《解放日报》的印刷条件,最明显的就是报纸由石印改为了铅印。

1937年4月,特务放火烧了西北文化日报社,所有财物被洗劫一空。国民党中央军进驻西安后,立即强行接管《西北文化日报》,宋绮云被迫辞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