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死牢里带出的遗墨

张正霞

2014年10月17日09: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死牢留遗墨

宋绮云被捕后,特务严刑逼供,要宋绮云承认共产党员身份。宋绮云以抗日无罪为理由,坚不吐实。特务一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许以高官厚禄,宋绮云依旧不从。特务恼羞成怒,上报蒋介石要求处死宋绮云。蒋介石批复:和杨虎城案一并处理。

1941年12月下旬,宋绮云由西安押解重庆,关押在军统秘密监狱白公馆看守所。同年,其妻子和幼子宋振中由西安押解重庆白公馆看守所。

1943年,军统局与美国海军合作,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总部设在军统局乡下办事处的杨家山。由于战时重庆的居住条件很差,美方看中了白公馆,将其辟成美军第三招待所。于是,白公馆的犯人将分流,一般犯人迁往邻近的渣滓洞看守所,终身监禁的政治犯迁往贵州息烽集中营。在前往贵州息烽集中营的囚车里,宋绮云意外地见到了妻子徐林侠、幼子宋振中。

抗日战争胜利后,息烽集中营撤销。罗世文、车耀先、黄显声、韩子栋、谭沈明、许晓轩、宋绮云一家等72名政治犯转押国防部保密局重庆秘密监狱继续监禁。1946年8月18日,特务以押解南京为名,秘密杀害了罗世文、车耀先。几天后,宋绮云等人被转囚白公馆看守所。

宋绮云被关押在白公馆的2楼,他的斜对面房间里软禁着6个青年人,分别是辽宁人王凤起、四川人陈蕴山、湖南人曹泽衡、贵州人胡翔、浙江人梅含章、河北人傅岳。宋绮云得知他们是黄埔毕业生,在放风时间,便以军校同学身份,常邀他们一同散步。宋绮云以文史典故深入浅出地讲解人生哲理,他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坦诚的性格、晓畅的语言,一下就吸引了几个青年人,他们恭敬地称呼宋绮云为宋大哥。

经过深入了解,宋绮云得知了他们入狱的原因。“西安事变”后,东北军遭蒋介石分化瓦解,少壮派军人王凤起、梅含章等被派往中央陆军大学受训期间,组织“中国青年军人将校团”(简称“青年将校团”),计划实行军人政变,刺杀蒋介石。为扩大号召力,拥戴陈诚为头儿。陈诚也想借势壮大自己在军队中的力量,便默认此事,并召见了“青年将校团”的骨干分子20多人,任命王凤起为自己部队的少将作战科长。到1943年,将校团成员已有二三百人,分布到各大战区,并计划在当年12月12日,即“西安事变”7周年之际,杀掉蒋介石,拥立陈诚。不料,风声走漏,计划被军统头目戴笠侦知,立即上报蒋介石。陈诚为了不牵连自己,立即下令逮捕王凤起,并交军统审讯。期间,陈诚暗中派亲信到狱中探望,暗示王“不要牵连陈长官”。戴笠为了打击陈诚,亲自审讯,但无论使用何种刑具,王凤起始终承认组织“青年将校团”是己所为,是“拥蒋反何”的,是为蒋政权“清君侧”,扫除汉奸、亲日投降派,与陈诚无关。戴笠见引火烧陈未得成效,遂将“青年将校团”其余骨干逮捕入狱。陈诚见状,以退为进,借口身体有病,请求辞去远征军总指挥一职,同时,暗中带信给王凤起等人,要他们死不认账,等待时机,解救出狱。1946年3月,戴笠摔死,军统改组,陈诚要求国防部重新调查“青年将校团”一案。保密局见状,也给予王凤起、梅含章等6人优待,将6人从各处秘密监狱集中关押到白公馆看守所优待室,遂成为宋绮云、黄显声的邻居。

白公馆的狱中临时党支部得知王凤起、梅含章等人的情况后,分析了解放战争的形势以及他们的案情,预计6人早晚会被释放,并重返国共对垒战场,因此,布置宋绮云偕同黄显声做6人的策反工作。宋绮云针对6人的具体情况,区别教育引导。

梅含章入狱前是国民党部队装甲兵团副团长,是蒋介石的同乡,深受蒋影响,拥护“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坚信“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但正当壮年,却遭遇牢狱之灾,幽囚监狱多年,常自叹前途暗淡,焦虑不安,夜不能寐。宋绮云见状,以同为江浙人和黄埔生的关系接近他,从生活上照顾他,从思想上教育引导他。宋绮云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实,驳斥蒋介石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政治主张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欺骗性。

宋绮云虽被长期关押、审讯,但依然乐观、自信。当6人心生绝望、颓废时,宋绮云常引用庄子的“空谷闻跫音,橐橐则色然而喜”之语来鼓励他们。随着交往的深入,王凤起、梅含章的认识不断提高,宋绮云谈到他们“拥陈杀蒋”的行动,一面给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你们热情很高,缺点是智谋不足。热情高是好事,热情,像熊熊的火焰,是一切的原动力。有了高度的热情,才会有伟大的革命行动。如果缺乏智谋,就会迷失方向,变成盲目的行动。只有热情与智谋相结合,才能无往而不胜。你们还是应该多读鲁迅先生的书,在理论修养上和思想锻炼上多下功夫,做人民的孺子牛,投身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宋绮云见梅含章神色有些暗淡,话锋突然一转,豪情满怀地说:“蒙难本身就是光荣,战胜困难,就能推动革命前进。”

1947年3月,王凤起、梅含章等人收到家书,得知陈诚正在南京解救他们,不久将得到释放。当宋绮云得知6人将被释放的消息,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梅含章等人获释,是一大幸事,希望他们能走上为大众谋解放的道路。同时,借此机会,为党或世人留下遗墨,表达自己幽囚牢狱6年来坚守的心志,如能见天日,死而无憾。

当夜,宋绮云分别给6人写诗留念。他写给梅含章一首长诗,并另特意书写一文《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序文用隐晦的言词,表达自己对党忠贞不渝的情怀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念。

梅含章收到宋绮云儿子“小萝卜头”送来的诗文,仔细阅读,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一诗回赠宋绮云:“牢里相处亲又亲,共话肺腑期有成;临别千言铭座右,誓将热血报知音。”

为了保存宋绮云的墨迹,梅含章绞尽脑汁,将诗文密缝于棉絮里,冒险带出白公馆看守所。

1947年4月下旬,王凤起、梅含章等6人来到南京国防部报到。

王凤起回到沈阳,通过地下党的关系到了解放区,党组织负责人高崇民、邹大鹏、陈钟安排王凤起潜回沈阳进行策反工作,配合解放军解放沈阳。

梅含章出狱后,被任命为江阴要塞守备总队长,支持了要塞起义,为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等地作出了一定贡献。“青年将校团”的其他骨干成员陈蕴山、胡翔、傅岳、曹泽衡都在不同的岗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9年9月6日,当全国即将解放时,作困兽斗的蒋介石命令他的刽子手,将杨虎城将军及其子女、宋绮云一家三口秘密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新中国成立后,梅含章得知宋绮云牺牲的消息,感佩烈士的正义和旷达,捐献出秘藏于衣箱夹层内的《送含章同学赴金陵序》,烈士遗墨才得以见天日。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