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鸣凤
[摘要]1915年,毛泽东在李氏芋园度过了一段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时光。在这里,他参加了哲学研究小组,开始了参与和组织社团的活动;他得到杨昌济、黎锦熙两位老师的赏识,并接受了他们悉心的指导和点拨;他接触了新闻编辑事业,具备了初步的办报办刊经验。芋园的一段生活,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以及社会活动经验的积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芋园;杨昌济;黎锦熙;哲学活动
李氏芋园,又称李星沅公馆,是坐落在长沙城东南定王台附近的一座私家园林。它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园主为当时的两江总督李星沅。这座园林规模宏大,气度非凡,当时被誉为“长沙四大名园”之一。民国以后,该园逐渐衰败,抗战时期毁于大火。作为一个园林,它早已为人们所淡忘,但研究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轨迹,芋园堪称一个重要节点。
毛泽东与哲学研究小组
毛泽东与芋园结缘,要归结到宏文图书编译社的创办。宏文图书编译社由当时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黎锦熙与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等人于 1914年组织创办,主要工作是编辑中小学各科教材。 1915年,由于第一师范教员李青崖(李星沅的直系后代,李氏芋园的继承人)的关系,编译社租下了李氏芋园,在编译社工作的二十余人大都把家搬到此地。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第一师范的教员,芋园俨然成为第一师范的教师公寓。当时宏文图书编译社的同仁们还组织了哲学研究小组,在第一师范伦理课教员杨昌济的指导下,经常讨论一些哲学问题。哲学研究小组主要是介绍读物、讨论读书心得。
杨昌济推荐给小组的读物是西洋哲学、伦理学以及宋元明哲学,黎锦熙推荐给小组的读物是英国学者的社会学著作。当时常来芋园的学生有陈昌、萧子升、熊光楚、蔡和森、张昆弟、萧三、毛泽东等人。在黎锦熙的日记里,毛泽东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却是来芋园次数最多的一位。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毛泽东与大家一起研究学术、交流心得,讨论“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等问题。这些交流,正是新民学会成立的滥觞。后来毛泽东在解释新民学会成立的缘起时,提到“至溯其源,这类问题的讨论,远在民国四五两年”。也就是说,最早的讨论应当开始于 1915年,这也正是芋园哲学研究小组成立之时。经过上百次的讨论,“乃得到一种结论,就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乃有组织学会的提议,一提议就得到大家的赞同了”。(中国革命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第 2页。)1918年 4月 14日,五四时期湖南最重要的社团——新民学会正式成立。可以说,哲学研究小组是毛泽东参加社团活动的开始;而芋园则是毛泽东开始参与社团活动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