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邓小平与成渝铁路的修建

艾新全

2014年11月14日09: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

成渝铁路开工后碰到的困难,除了山高水恶、自然险阻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新中国、新四川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特别是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的既成局面。四川和整个西南又是全国大陆最后解放的地区,匪患特别严重。在成渝铁路工地沿线,东迄巴县、永川,西至简阳和成都市郊区的龙潭寺、石板滩,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土匪武装同地主恶霸势力相勾结,大肆进行骚扰破坏。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3万西南军区工兵部队,既是修筑成渝铁路的主力军,也是保护工地安全的武装力量。

朝鲜战争爆发后,修筑成渝铁路的工兵部队大都参加抗美援朝。他们留下的任务,为重庆和川西、川北、川东、川南四个行政区从各城镇招募的失业工人和沿线动员的农民工所接替。这样,数以十万计的民工,分散在千里成渝线上,为自己修铁路。当时,筑路机具极少,主要靠手工劳动,直到1951年8月,才逐步配备部分桥梁隧道用的机械。筑路材料主要用国内产品,多数是就地取材。除大中型桥梁使用钢梁外,其墩台、基础以及中小型拱桥、涵洞都尽量利用沿线所产的石料,共建成石拱桥827座。资阳县境内的王二溪石拱桥,外形美观,修好后行车至今几十年仍十分坚固。全路5.6万吨钢都是由重庆钢铁厂轧制,所需钢锭由鞍山钢铁厂供应。

自开工以来,邓小平便一直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他多次亲临现场,关心工人生活情况和施工进度,及时解决具体困难。参加当年修筑成渝铁路的原第二野战军老战士孙振华曾有过这样一段回忆,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邓小平到筑路施工现场的情景:“铺成渝铁路,从大渡口开始铺轨,一直铺到九龙坡。铺到九龙坡时,邓小平同志带着他的老师(汪云松)到大渡口参观,坐的平板车,那时根本没有票车,只有8个平板车修这个成渝铁路。他坐的藤椅呀,我们都看到给摆得好好的,他的警卫员就站在平板车高头。火车冒的那烟子,邓小平根本也不在乎,他照样坐在那里。”

在成渝铁路修建的过程中,邓小平明确指示:“要学会掌握修路技术,尊重技术人员的指导。对专家大胆使用,让专家有职有权,并在工资待遇上尽量给予从优照顾。”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充分体现了他一贯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观点。或许正是这些经历,导致若干年之后那个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专家们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期望。

陈修和,兵工专家,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成渝铁路的修建,但他为邓小平推荐了70多名留德、留日、留美科技人员,他们都是科局长,国民党时期当过厂长、市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组成了修建成渝铁路的主要技术力量。

蓝田,铁道选线专家,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是当年保路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家中还保存了斩杀川督赵尔丰的军刀。他本人从1917年即开始从事铁路工作,几十年来,他几入成渝铁路工程局又几次退出。他因痛心于成渝铁路寸轨未见,便封存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在念佛经中寻觅精神寄托。当决定修筑成渝铁路的消息一宣布,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技术人员重新焕发了青春。为了精测线路,他从重庆沿长江步行到朱扬溪,又从内江沿沱江走到金堂。成渝线成都段原来决定出成都沿沱江姚家渡、赵家渡到乱石滩,蓝田工程师以主人翁的精神,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经过反复精测和比较,提出了将此段线路改为出成都经洪安乡、越柏树坳、沿小溪至沱江边接乱石滩的方案,缩短线路23.8公里,提早完成工期,为国家节约150亿元(旧币)的材料和施工费用。援华的苏联专家后来指出,蓝田工程师为修筑成渝铁路作出的重要贡献,如果在苏联,他完全可以获得“红旗勋章”。

刘家熙,留美,铁路专家,负责成渝铁路全面技术领导,只要听说哪个工地上遇到技术难题,就赶到哪里去考察解决。当人们赞扬他这个留学生谢绝美国波阿铁路公司的聘请,回到贫穷的祖国来修铁路时,他说:准确地讲,我是庚子赔款学生。庚款就是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起义之后,又向中国勒索四万万五千万两银子的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头上都要摊一两。这么多银子别说打造我这样一个人,就是铺一条纯银的成渝铁路也够了。花这么多学费学到的知识,能不用在国家富强上吗?

张圣奘,曾在欧美留学10年,获得了英国牛津大学的文学博士,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的史学博士,精通英、德、日、俄、西班牙、葡萄牙等9国语言,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带领考察队在成渝铁路沿线考察地下文物,在资阳发现了“资阳人头骨”化石。这一成果成为继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后,考古学界又一重大发现。

成渝铁路修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筑路大军中的各级领导干部,硬是遵照邓小平在铁路开工典礼上讲的那样去办:“许多的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每当工棚地下回潮,指导员便推干就湿,把稻草给民工多铺一些,让民工劳累一天后睡得好一些;每当一组被塌方埋住的人爬出洞口时,指导员叫民工先出,自己最后出洞,把危险留给自己。好的指导员、好的干部,带出了好的筑路工人队伍。隧道里放炮后,常常是硝烟还没有散,工人就冲了进去干活。为了修好成渝路,不少人将家藏的寿板、房料无偿捐献出来作铁路枕木。特别是在实行了土地改革的地区,工地需人更是一呼百应。翻身农民带上干粮,自备锄、镐、筐、杠,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活。筑路工地请他们吃饭,他们推辞说:“又不是给别人做活路,我们是在为自己修铁路嘛!”一片衷情,溢于言表。整个筑路沿线,处处都有催人泪下的场面。成渝铁路是四川的大动脉,近半个世纪来,它一直牵动着四川老百姓的心,现在为自己修铁路,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出来呢?成渝铁路所需的129万根枕木,就是沿线群众在极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在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筑路员工的共同努力,成渝铁路的修筑进展顺利。开工当年便铺轨江津,第二年6月,全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便全面贯通。成渝铁路是解放后,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全部采用国产钢轨和枕木,共完成路基土石方4211万立方米,开挖隧道43孔,架设大中型桥梁84座,修建房屋230万平方米。每公里成本为人民币31万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丘陵地区完工最快、投资最省的铁路,共节约投资737万元。四川人民盼望了几十年的成渝铁路终于在共产党执政的时代修成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