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聂荣臻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贡献

姜廷玉

2014年12月15日14: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二、参与组织和保障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6月下旬,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立即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并令其海军第七舰队悍然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朝鲜战争初期,毛泽东科学地预测到战争的发展趋势,洞察到由于美国的武装干涉,战争将变得复杂化,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未雨绸缪,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应变的战略措施。毛泽东指示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于7月7日、7月10日两次召开军委会议,讨论国防问题,并就组建东北边防军进行部署。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以部署在中原地区的作为国防机动部队的第13 兵团等部队共25万多人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的任务。

(一)参与组建东北边防军

作为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为贯彻中央军委的指示,迅速落实组建东北边防军的任务,通知中南军区以第15兵团部为基础,组建第13兵团部,率第38、39、40军于8月上旬到达东北地区,与已在那里的第42军集结待命。8月5日,聂荣臻电令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待命出动作战。”但由于准备工作艰巨复杂,过于急迫,难以按时完成。于是,他在帮助中南军区为第13兵团调配干部、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落实铁路运输计划等工作的同时,于8月18日再次电令邓华:“‘请加紧督促,务于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第13兵团按时完成了集结待机的任务。东北边防军(除第13兵团4个军,配属3个炮兵师、1个高炮团、1个工兵团,共25万人)的迅速组建和做好入朝参战准备,为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8月1日,东北军区向总参谋部请求,可否派部分高炮部队到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布防,以保护这座大桥。聂荣臻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朝两国之间唯一的重要通道,一旦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8月2日,他向毛泽东、周恩来报告:关于东北军区请示的问题,“经研究后,感到还是派出为好……因为鸭绿江的桥梁对我来说是必须保护的”。8月4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此后,经征得朝鲜方面同意,东北军区部队对鸭绿江大桥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战争进程中,美军飞机昼夜对这座大桥狂轰滥炸。聂荣臻一再指示部队设法保护好大桥。后来部队创造性地架设了一座与鸭绿桥大桥并行的水下桥,桥身隐藏在水面下,空中侦察不易发现,可以保障通行。水面桥炸断了不能很快修复,水下桥则始终未被炸断过。中朝之间的这条通道一直没有被切断,这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8月下旬,聂荣臻看到美国积极调兵遣将,预感到战局可能很快逆转,一旦中国被迫军事卷入,仅靠东北边防军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在请示毛泽东主席同意后,令第9和第19兵团预作准备,必要时支援东北边防军作战。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将第9兵团、第19兵团分别调至津浦、陇海铁路沿线,以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

(二)参与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

1950年10月上旬,毛泽东主席先后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虽然党内有不同意见,但最后经过讨论,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聂荣臻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全身心地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准备工作中。10月2日,总参谋部接到情报,南朝鲜军于10月1日越过三八线。后又得知,10月7日美国侵略军不顾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大举越过三八线。聂荣臻将情报及时报告给了中央军委。10月8日,毛泽东正式发布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参战。

聂荣臻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担负起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任务。从志愿军编组、训练、集结、运送武器装备、后勤供应到军工生产、伤病员安置、兵员补充等等,他都亲自过问,并与总后勤部和其他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实施。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总参谋部经常根据前线的情况,提出作战方面的意见,上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对聂荣臻代拟的作战电稿,看得很细、很慎重,经他修改批准后,发到前方。

第一次战役打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进攻,稳住了朝鲜战局。聂荣臻为初战胜利感到兴奋。

10月27日,聂荣臻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为增强志愿军兵力,拟组织第9兵团入朝,干粮、棉衣等军需品正紧急补充,铁路运输计划也已经与滕代远商妥。毛泽东当天就批准了这个报告。11月7日,第9兵团由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率领进入朝鲜,担负东线作战的任务。这对志愿军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在第二次战役发起之前,聂荣臻看到彭德怀报来的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认为非常正确,立即转报了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批准了这一作战部署。

11月26日,第二次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聂荣臻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根据彭德怀等前线将领的意见,建议“从未参战的关内国防军和公安部队中,用动员志愿军赴朝参战自动报名方式,抽调一批有作战经验的老战士前往朝鲜补充志愿军部队。这样,不但可以使志愿军得到有效的补充,而且可以在部队中作一次有力的抗美援朝的政治动员,以提高部队战斗意志。”

毛泽东主席第二天就予以批准。经过1个多月的动员,12万名兵员被补入部队。其中有4万多人是打过仗的老兵。这些兵员,分别编成32个补训团零8个独立营,于1951年3月补充到前线各部队。

195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鉴于朝鲜战争已经出现了长期化的态势,决定从国内抽调部队,轮番到朝鲜战争作战。为了贯彻这决定和支援志愿军进行第四次战役,聂荣臻加紧组织第3、第19兵团入朝参战。2月15日,以杨得志为司令员、李志民为政治委员的第19兵团进入朝鲜。3月,以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志愿军第3兵团入朝参战。这两个兵团及12万兵员的入朝参战,有力地加强了志愿军的作战力量。

第五次战役后,6月13日,聂荣臻向毛泽东报告,为了恢复经过第五次战役后的第3、第19兵团的战斗力,建议将这两个兵团各整编为两个军,各腾出一个军的架子回国接收补充的部队。 6月14日,毛泽东指示:“照办。望加速进行,争取6月底调配完毕。”接着,聂荣臻又组织了以杨成武为司令员、张南生为政治委员的第20兵团的入朝参战工作。这些生力军的到达,增强了志愿军的战斗力。

(三)参与组织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聂荣臻说:“严格地说,我们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才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的。”

整个后勤工作是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抓的,他提出了出国作战要自力更生,立足于国内供应的方针。1951年1月,周恩来和聂荣臻出席了在东北军区召开的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研究运输问题,运输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战斗力的大问题。聂荣臻在会上首先肯定了后勤人员的工作,他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与我们后勤人员,与东北党政军民的支援分不开的。”他同时也指出了后勤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东北准备了很多物资,但运输工具既少又不好,又有飞机轰炸,运不上去,仗虽然打胜了,但打得很苦”,“‘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后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在朝鲜打败美帝,不仅是小米加步枪,还要加很多东西……后勤将随部队的进步而加重负担。计划性组织性要加强,没有计划、没有组织是不行的。”

3月21日,聂荣臻召开特种兵例会。他对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兵种的领导人说:彭德怀司令员前不久回京时提出,对付高度现代化的美帝国主义军队,我们也要进行联合兵种作战。这样,后勤供应问题更复杂,各部要在月底前完成联合兵种作战及其后勤保障计划。此后,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聂荣臻多次召集各有关部门开会,研究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志愿军后勤工作另一个大问题是武器弹药的供应。从1951年春天起,这方面的困难越来越严重。聂荣臻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他还结合朝鲜战争与国内需要,提出了1952年国内弹药生产的三条原则:(一)凡制式武器的弹药,可扩大生产,以满足各方需要,到1953、1954年再视情况缩减生产。(二)虽是制式武器的弹药,但不易长期保存的,在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后可酌量减产。(三)凡非制式武器的弹药,只满足朝鲜战场需要,尽量减少生产和库存。这份报告,先后获得周恩来、毛泽东批准。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说:朝鲜战争“往往一次战役就要消耗很多物资,1953年夏季攻势中,一次20多分钟的火力急袭,就用了弹药1900多吨

尽管美军凭着绝对的海空军优势和火力优势,但始终未能切断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瘫痪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做好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并成立了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逐步好转。

(四)参与组织志愿军轮换入朝参战工作

志愿军在朝鲜连续几次作战,十分疲劳,得不到休整和兵力补充。第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刚刚转入休整,敌人马上进行反扑。这时,如何解决志愿军的休整和补充问题,便成了能否坚持长期作战的重大战略问题。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央军委开始拟制志愿军轮番作战的计划,即将过去从国内部队抽调老兵补充志愿军的办法,改为以军为单位成建制的由国内调往朝鲜战场,轮番作战。

1952年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聂荣臻开始组织志愿军大规模轮换入朝参战的工作。9月10日,聂荣臻给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杨得志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甘泗琪写信,发出《关于入朝部队轮换问题的指示》。指示中说:“为使国内部队获得对美帝国主义军队作战的锻炼,同时又照顾到出国作战较久的部队能得到必要的休整,决定选调国内部队以军为单位进行轮换。” 从1952年秋开始,部队大批轮换入朝作战。

1952年12月5日,聂荣臻又向毛泽东、彭德怀建议:“为使国内各机关干部取得朝鲜战场的实战锻炼,拟组织机关干部实行分批轮换”。 由总参谋部及各大军区司令部机关干部去朝鲜分别换回志愿军司令部及各兵团司令部机关的人员,时间约到1953年夏换完。政治工作及后勤工作干部也分批轮换,由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分别拟出计划后实施。毛泽东12月6日指示:同意这个计划。

实施部队和机关干部轮换到朝鲜战场,使部队干部、战士和机关干部得到了实战锻炼,积累了与现代化敌人作战的经验,同时也使作战部队得到休整,提高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这有利于部队的实战锻炼和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经过中朝军队两年零九个月的作战,1953年7月23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聂荣臻在回顾和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说:“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我们虽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战胜了头号帝国主义强国,不但支援了朝鲜同志,也保卫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而且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可贵经验,促进了我军建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姜廷玉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