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军民举行保卫延安动员大会
湘江·1934(油画局部)张庆涛作
有血性是我军战胜强敌的重要原因,其核心要义是习主席强调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本期“永恒的雕像”征文,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在寻根溯源中感悟战斗精神,在心灵震撼中激发血性胆气,锻造新一代革命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利刃。
以5000勇士抗8万之敌,实现了阻敌7天7夜的战略意图。毛主席说,你们打得很好,打得英勇顽强
罗元发指挥金盆湾阻击战
1947年3月初,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整编第1军、第29军,在董钊和刘戡的统率下发动了向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
为了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延安居民安全撤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及警备第3旅第7团,由旅长兼政委罗元发指挥,受命在延安以南临真镇、金盆湾及牛武、茶坊一带负责防御。
3月12日,国民党军空军出动飞机开始轰炸。13日晨,地面战斗打响了。敌整编第27师率先扑向临真镇,与我教导旅2团展开激战。敌整编第1师和整编第90师则采取迂回包抄的方式,扑向南泥湾东侧和金盆湾。打得最激烈的要数金盆湾,国民党军第90师代师长陈武很想在这次进攻中露一手,他兵分两路,凶猛地向我教导旅1团防御阵地发起攻击。
我教导旅1团是支战功显赫的部队,面对强敌更激起他们的勇气。战斗一打响,团长罗少伟即来到阵地最前沿,见敌人呈集团队形蜂拥冲来,他命令炮兵连集中轰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同时又命令前沿战士将手榴弹捆在一起投向敌群,炸得敌人成片倒下。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均未能奏效。胡宗南见进攻受挫,严斥董钊和刘戡,命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3天之内拿下延安。
3月14日,敌机一批又一批对教导旅阵地狂轰滥炸。罗元发在指挥所里用望远镜向外看,数十里战线的各个阵地上,翻腾着浓烟烈火。轰炸后,敌人像疯狗一样,又一次向我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这一天,国民党军改变了战术,向我教导旅1团和2团的结合部发动了猛攻。这个结合部,罗元发仅放了不到3个连的兵力。尽管3个连打得十分英勇,但毕竟寡不敌众,见阵地有可能被敌人从中间突破,罗元发立即命令旅直属特务营前去增援。特务营上去了,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我阵地前沿,敌尸堆积如山。过了不久,敌人又动用了约3个团的兵力,在督战队的威逼下,向我阵地压来。特务营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得差不多了,战士们就上刺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胡宗南3天攻占延安的美梦破灭了。16日下午,彭德怀打电话给罗元发:“罗元发,毛主席要我转告:你们打得很好,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很大的杀伤,掩护了中央和延安人民的转移。你要把毛主席的话传达到每个战士,坚决完成抗击敌人7天的任务!”
部队已连续苦战了5天5夜。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罗元发命令部队撤至松树岭一带第三道防线。这道防线,也是教导旅保卫延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敌突破,敌人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汹涌地向延安扑去。罗元发调整部署,除留预备队外,他命令旅部机关人员都下到各团充实连队,准备迎接更大的恶战到来。
胡宗南见“3天拿下延安”的大话吹破,直接调整部署,逼令各部组织敢死队,不惜一切代价攻到延安。17日,在威逼和重金收买下,国民党军敢死队打头阵,向我教导旅发起更疯狂的攻击。中午,松树岭以南的磨盘山阵地陷落了。这是1团防御阵地的支撑点,如果不能及时夺回,敌人就有可能断我侧背,对我进行迂回包围。更严重的是,他们可能畅通无阻地翻过山峁,沿着大道直逼延安。情况十分危急!
罗元发拿起电话要通1团:“罗团长吗?把你的预备队给我拉上去,不惜一切代价,把磨盘山给我夺回来!”1团预备队上去了,这是我军敢死队与敌军敢死队之间的殊死搏杀!枪打、刀刺、拳击……所有能使用的武器全都发挥到极致,磨盘山上枪声大作,刀光闪闪,血水迸射,嘶吼震天。国民党军的敢死队最终未能战胜解放军的敢死队,他们纷纷后逃,可刚刚回到自己的地盘上,督战队黑洞洞的枪口又喷吐出青烟,他们只得再度冲向磨盘山……数小时激战过后,最终屹立在磨盘山上的是我教导旅的勇士们。
18日,激战依旧残酷,在战斗最危急时刻,罗元发把旅直机关参谋、干事、警卫员凡是能上阵的都拉上了战场。18日黄昏,在教导旅指挥所里,罗元发向旅团以上干部宣布了彭总的命令:“中央机关及延安居民已安全疏散完毕,教导旅7天7夜的抗击任务已经完成,命令你们于今晚22时,将所有部队撤至青化砭以东隐蔽集结,待命歼敌。”至此,延安保卫战宣告结束。
罗元发当时未想到,他所指挥的金盆湾阻击战,与此后著名的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一起,被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成为著名战例。罗元发也因此被赞为挤不烂、打不垮的“铁脑壳”!(陈 平)
勇于亮剑 勇于胜利
最能反映一支军队战斗精神的,莫过于发生在战场上的阻击战。有血性就是勇于亮剑、勇于胜利的战斗精神。
金盆湾阻击战证明,战场胜败从来不由军人从容选择,要靠血性拼杀来博取;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就如同一把卷了刃的剑,注定要打败仗。毛泽东在谈到抗美援朝时曾说,美国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血性就是横刀立马的豪气、敢打必胜的底气、所向披靡的锐气、宁死不屈的骨气。有了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再难攻克的堡垒也能攻下,再难克服的困难也能把它踩在脚下。这种血性过去是我军战胜强敌的法宝,今天也是我们这一代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刀锋。当前,我们要自觉传承先辈的血性基因,大力发扬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锻造逢敌亮剑的血性胆气,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冯焕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