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破冰一握赴国难

1938年琼崖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琼崖红军在云龙墟完成改编【2】

2015年04月21日15:40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破冰一握赴国难

一种血火铸造的精神

在改编旧址里,坐落着一处凯旋亭、一处荡寇亭,连接两亭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旧址的管理员周发通每天都会来长廊走上一回。他告诉记者,这路正如同革命的道路一样,虽然曲折,但革命战士却心怀无畏,浴血奋战。

一切都为了胜利的红日映照琼崖。

云龙改编后,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下辖3个中队。两个多月后,独立队就迎来了一次硬仗。

1939年2月10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海口市西北)登陆。国民党及其军队全线溃逃,海口随之陷落。独立队闻讯,当日即派第一中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开往潭口狙击敌人。

冯白驹事后回忆说,这次虽然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但在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情况万分紊乱中,我军却不避艰险,勇奔前线,阻击敌人,因而取得了广大人民的称赞和信赖。对我军今后获得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援,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人心便是力量。1939年,独立队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扩编为独立总队,先后对日军作战70余次,消灭日军800多人,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全岛的狂妄计划。1940年冬,独立总队迅速壮大到3000多人。之后,在冯白驹的带领下,独立总队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直至抗日的最后胜利。

离云龙改编旧址不远的长泰村,坐落着冯白驹将军的故居。如今,冯白驹的堂侄冯尔动守护着故居。

故居附近,椰林苍翠、绿水潺潺,周边却仅见寥寥几户农家。“抗战时期整个村都被日本人杀光、抢光、烧光了,现在的村庄还是政府拨款重建的。”

几秒钟的沉默后,冯尔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才继续诉说,“发展几十年了,这个村才有19户人家,140人。”

也许是因为这里出了个革命英雄冯白驹,也许是因为这里是琼崖独立队的驻地所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战火才会在此烧得那么凶,那么猛。云龙镇长泰村几乎被日军的炮弹夷为平地,原本2000人的村庄,战争结束后仅幸存16人。

“听父亲讲,有一年,冯白驹回到故乡,见此情景,不禁哽咽不已。冯白驹感叹,‘整个村子的人跟我干革命,几乎都被杀了,但人民不会忘记’。”冯尔动低着头,将冯白驹的话一连重复了几遍。

一个旗帜性的人物

回望历史,意义重大的云龙改编绕不开一个人物,那便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始人、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

说起冯白驹将军的故事,冯尔动的目光久久地望向前方,仿佛要把自己也拉回到堂叔顽强斗争的岁月中。

“在谈判改编的过程中,将军还曾被国民党抓捕入狱,手脚被戴上镣铐,并多次审讯,但他坚决不妥协。”冯尔动说。

1937年9月,与琼崖国民党谈判2个月,依然毫无进展后,冯白驹为了及时掌握海口谈判的情况,领导谈判桌上与国民党的斗争,特委驻地从琼山县演丰乡迁到塔市乡。

冯白驹与妻子曾惠予在入住塔市乡的当晚,便被琼崖国民党逮捕。中共中央获悉冯白驹被捕的消息后,周恩来、叶剑英分别与国民党当局交涉,最终迫于各界压力,琼崖国民党当局释放了冯白驹。

1938年9月,日军铁蹄踏向琼崖,开始轰炸海口、府城。琼崖革命形势到了异常严峻的时刻。冯白驹挺身而出,直接找到国民党驻琼的守备司令王毅谈判,陈述琼崖形势和合作必要性。在冯白驹的努力下,琼崖两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

“当时红军集中改编的地点和改编后的驻地选在云龙,也是得益于冯白驹的建议。”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说,云龙位于琼山至文昌的公路干线上,交通方便,共产党组织较坚强,群众基础好,是革命老区,有利于战时转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

革命岁月里,血与火铸造出的红色精神值得每个人铭记传扬。

1980年左右,云龙改编旧址仅有一个青石垒砌的纪念碑,老同志们带头捐款,机关、集体也参与捐款,云龙改编旧址上建起了布展的房间、亭子、“琼崖抗日先锋”雕像。2010年,整个纪念园再次迎来改建,修葺一新的纪念设施让人耳目一新,布展内容也不断丰富。

为更好地宣扬红色文化,从2014年开始,云龙镇成立了红色文化讲解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改编旧址和冯白驹故居的参观者提供义务讲解。云龙镇党政办主任、团委书记杜文斌说,下一步打算将红色文化讲解服务队志愿者对象扩展至中小学,同时进一步丰富布展,加大宣传,让云龙成为那段历史的一个承载物,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历史。

以热血为帜,以铁骨为杆,我们相信,“23年不倒”的红旗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深情讲述中,成为每个海南人心中永远不倒的旗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