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破冰一握赴国难

1938年琼崖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琼崖红军在云龙墟完成改编

2015年04月21日15:40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破冰一握赴国难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冯白驹雕像。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旧 云龙改编旧址原为“六月婆”庙场址。 本报记者 张茂 翻拍

新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新貌。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暮春四月,暖阳斜照,在海口市云龙镇的改编旧址内,两个双手紧握的铜像周身披满了阳光。

这是1938年12月5日,琼崖国共两党在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上的一次握手。这次握手,来之不易,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国共两党11年兵戎相见,又经过谈判桌上1年多的较量后,终于宣布“枪口一致对外”;这次握手,力若千钧,在日军入侵海南危急之际,300万琼崖同胞不愿沦为亡国奴,琼崖国共两党暂时捐弃前嫌,共赴国难。琼崖迎来了团结抗战的崭新局面。

烽烟逝,战鼓息。77年后,改编后的独立队战士们,或已血洒沙场,或已安然辞世,但岁月的流逝并未带走我们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崇高精神,依然如巍巍高山,屹立在海南人民的心中。

一次沉甸甸的握手

提起云龙改编当天的场景,年过九旬的当地村民周运昌,日渐浑浊的眼睛里总会闪出一丝光亮。

那一年,周运昌17岁,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得到维持云龙改编会场秩序的任务,他的内心倍感光荣,但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这次大会将在琼崖抗日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运昌从来没有见过云龙墟如此热闹:红军游击队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在庙前广场排成三列横队。来自琼崖各县和云龙墟附近各村庄的上万名群众和爱国人士带着鸡蛋、水果、糯米粑等慰劳品,敲锣打鼓前来祝贺。写着“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等字样的锦旗彩匾挂满会场周围。

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致辞时一说完“国共要统一起来抗日”,就和冯白驹紧紧握手,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会上,被任命为队长的冯白驹代表全体官兵讲话后,振臂高呼:不负重托,誓死抗日,保卫琼崖!全体官兵齐声呼喊,那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

看着热烈高呼的人群,冯白驹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还好,临时赶出来的“家底儿”没有在王毅面前“露怯”。

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改编前,琼崖红军游击队在土地革命中几经挫折,损失十分严重,当时仅剩下数十人,长短枪仅有50多支。为此,琼崖特委紧急通知各地党组织,秘密发动共产党员和青年参加独立队,动员群众踊跃为独立队捐枪,并大力收缴土匪武装。短短时间内,队伍迅速扩大到300多人,武器也增加到200多支。

虽然时间短,但独立队整齐威武、操练有章,让检阅队伍的王毅大吃一惊,专门向身边人询问起指挥队伍的吴克之的情况。

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之一吴克之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的确,当时我们的队伍装备虽然很差,但是指战员们都有誓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气概,具有任何艰难困苦都吓不倒的精神,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冯白驹在其回忆录中评价说,“云龙改编是我党统一战线在海南岛的重大成功。虽然国民党当局处处在严密监视、限制我们,但我军改编后取得了广大人民公开而热烈的正义支援,对我军以后的发展和壮大、坚持长期抗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