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如何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2】

——专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

记者:樊宪雷杜栋

2015年08月10日14: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请您具体谈一谈,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敌后战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战场?建立这一战场有什么重要意义?

张宏志:首先我们要知道,中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军力差距,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中国军队的对日作战,而且是一场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生存的殊死搏斗;中日之间的斗争,也不单是两国军事力量的比拼,而且是两国综合国力消长的较量。因此,中国要赢得战争胜利,不能仅仅靠政府军进行片面抗战,而要依靠人民大众实行全面抗战。抗日战争中,为了维护国共之间的统一战线,共产党军队只能避开国统区向敌后发展,而这恰恰为共产党摆脱国民党政府的限制和压迫,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创造了发展空间。

所谓“敌后”,是指敌人后方,也就是敌占区、沦陷区。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敌强我弱和国民党军队的单纯防御战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从而使得在敌后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建立相对独立于正面战场的敌后战场成为可能。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由于其阶级性质、执政地位和抗战方针的不同,分别指挥和领导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形成了中国抗战中两个领导中心、两支武装力量和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抗日战场并立的局面。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不同,敌后战场是共产党领导敌占区人民开辟的争取自身解放的战场。当日军挟优势军力大举进攻,正面战场接连失利,国家面临存亡危机之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游击战争,唤起沦陷区民众,逐步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逆转敌我军力优劣之势,发挥了正面战场无法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人民觉悟的提高,社会组织的完善,政权机构的巩固,军事力量的壮大,为后来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国家和朝气蓬勃的新社会准备了条件。这其中的重大意义,更不是单纯以作战规模的大小所能衡量的。中国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斗争中,从屡战屡败到不断走向胜利,转折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转折,关键就在于动员了亿万人民群众,实行了人民战争,而正是敌后游击战点燃了这场人民战争的燎原之火。因此,可以说抗战中敌后战场的建立,对于争取抗战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记者:从军事上看,敌后战场上开展的游击战争发挥了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优点呢?

张宏志:敌后游击战争是一个战略概念,既包括战术意义上的游击战,也包括在有利条件下进行一定规模的运动战和必要的阵地战。就军事意义而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侵华日军的大量兵力、拖住了日军的进攻步伐,而且通过在沦陷区建立根据地,逐步实现了收复国土、解救人民的目的,同时也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这种对敌人后方的深入持续打击,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上的攻势作战。到抗战胜利前夕,正面战场弃守的沦陷区已大部分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一亿多人口的领土得以光复,敌占区被压缩成了点线孤岛。仅从收复失地这一点来看,敌后战场取得的成果也是无可比拟的。在正面战场的作战中,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其间举行了较大规模的 22次会战,有些战役也获得了胜利,但作战样式大多为防御作战或防守反击,在战略和战役、战术上明显缺乏机动作战的思想和攻势作战行动。虽然在正面战场的许多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也曾积极作战、牺牲惨重,但作战效果并不理想,除滇缅反攻外,收复的国土极为有限,以至于后来日本战败投降时,国民党政府会命令本应弃械就俘的日军保持武装,继续抗拒包围他们的解放区军民,等待远在大后方的国民党军队赶来受降。特别是在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日军已成强弩之末,但正面战场仍然丢失了豫湘桂大片国土,更使全国人民深感失望。两相比较,单纯的军队抗战、阵地防御与全民抗战、机动作战的得失优劣,一目了然。

记者:关于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请谈谈这种战略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应该怎样认识二者的合作关系呢?

张宏志:两个战场虽然在指挥体系上相互独立,在战略上又是密切配合的,应该说二者是互为犄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既不能扬彼抑此,也不能扬此抑彼。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这个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抗战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抗战初期的防御阶段,日军的主力用于正面进攻,正面战场承受了日军的主要打击力量,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提供了有利时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因兵力分散、后方空虚,不得不停止大规模进攻,回师以巩固占领区,此时敌后战场牵制了侵华日军的主力,为正面战场的稳固创造了条件。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陷侵华日军于两面作战的境地。这种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是中国能够坚持长期抗战的关键因素。正是敌后战场的建立,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争取战略主动,形成有利于己的战场态势和战略局面,最终夺取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