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传人:总参某通信总站【3】

梁蓬飞 张能华

2015年08月27日10:27   来源:中国军网

原标题:《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传人:总参某通信总站

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忠诚可靠的传令兵”的血脉传承——

红色基因,铸就铁血脊梁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专门为专家学者开设的栏目《和平年代 周末开讲》,首次播出了一名普通士兵的专题讲座。他,就是总站四级军士长卓张明。

谁能想到,当初的他,曾因身高不足而差点不能入伍,初入部队由于体能太差一度成为帮扶对象。谁又能想到,后来的他,在真信真学真讲党的创新理论中脱胎换骨,掌握了总站所有的通信装备,被四总部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成为中国军队新型士官的一张名片。

探寻卓张明的成长之路,总站政委田承军倍感欣慰:“是通信兵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滋养了他忠诚可靠的意志品质,铸就了他不屈不挠的铁血脊梁。”

翻开总站的历史,记者读到这样一位通信兵: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军委三局指派无线电分队政委李白前往南京建立电台。由于受到层层阻扰,不得不转往上海设站。

1942年9月的一个深夜,李白正在发报时,被日本特务侦测到方位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其进行了严刑拷打,灌凉水、拔指甲、用电燎、坐老虎凳……受尽9个月的非人折磨,他始终没有吐露半句实情。

此人,正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的原型。

周恩来曾说,“中央委员加电台等于党中央”。在这个意义上,构成通信兵的“素质要件”,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更需要对党至死不渝的无限忠诚。

先辈的光辉事迹,激励着一茬茬总站官兵。他们将“永远做党忠诚可靠的传令兵”融入血脉、写入基因,代代相传。

“塞绳虽短,系千军万马;塞孔虽小,见战争风云。”这是总站某长话站代代相传的座右铭。为了实现“人在电话通,不停一秒钟”,一群女兵多年如一日,每天插拔塞绳上千次,在小小的“三尺机台”前,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一段时间,保障军委首长的通信系统,出现了万分之一的中断几率,且中断时长仅为一两秒钟,完全在行业标准之内,但总站坚持成立课题组集智攻关。经过7000多万次高强度扫描测试、3000多万行数据的录入检测,他们最终将这一故障发生率压减到了20万分之一。一种传承,无限精彩。穿越全面抗战的烽火,迈向强军兴军的征途,新一代通信兵正在续写“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时代战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