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
海阔天空的中国胸怀
■张磊峰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除了被八路军战士杨仲山救出,后按聂帅指示收养并修书一封送还日方的美穗子、琉美子姐妹,让我们再看看下面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中岛幼八。中岛1岁时与家人作为开拓团成员从东京远赴黑龙江,父亲1945年应征入伍后失去音信。日本战败后,中岛的生母在一个冬夜,把饿得奄奄一息的他托付给了中国小贩老王。老王用担子挑着熟睡的中岛挨家挨户寻找好心人。一位名叫孙振琴的中国农妇二话没说收留了他,尽管她知道这孩子是日本侵略者的后代。中岛近期出版了一本名为《何有此生》的回忆录。日本《朝日新闻》评论说,“《何有此生》饱含深情,传递出中国人的温暖”。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穆青。新华社记者穆青曾是八路军120师的干部,一次,他随部队攻占了日寇的一个炮楼,在炮楼的角落里发现了两个大木箱,打开后,竟是被日本鬼子剁下来的人手,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满满两箱子。穆青所在连的连长是个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也禁不住捂住嘴蹲下身去,战士们都哭了。
3500余万人的惨重伤亡、5000多亿美元的巨大损失,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国殇家痛。即便如此,抗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仍以德报怨,帮助百万日侨重返家园,把数千名日本战争遗孤抚养成人,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
“中日一衣带水,2000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两国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主席在5月23日举行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今日之寰宇,早已不是法西斯横行的时代;今日之中国,也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作为精神上的强者和巨人,中华民族更添宽宏大量的气度和底力。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中日双方应不辜负人民的心愿,共促和平发展,共谋世代友好,共创两国发展的美好前景。(记者武元晋 特约记者王海洲 通讯员原俊敏)
推荐阅读
![]() |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