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惠忠
三
战犯经过漫长的教育改造,思想逐渐稳定下来,能够冷静地思考自己的问题,学习也有了进步。但由于长期关押在监舍里缺少活动,尽管吃得好穿得暖,体质都普遍下降。这时上级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通过劳动改造罪犯的重要指示。管理所积极贯彻执行,先后创办了战犯农场和制瓦厂,有目的地组织战犯进行劳动改造。这样,早上要押解战犯上工劳动,晚上要押解战犯收工回所,加重了部队的勤务,战士们也更累了。但是大家都表示,只要对战犯思想改造有利,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再苦再累也愿意。为了不发生问题,执勤部队事先察看了农场和制瓦厂的地形地貌,确定了押解路线和兵力分配及哨位的设置,并进行了实地演练。开头几天上下工,道路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有的是看热闹的,有的是想伺机复仇。我们哨兵一面观察战犯的动向,一面注意群众的反应,防止有人投石块和其它物体伤害战犯。日本战犯心里也都非常明白,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大罪。现在失去自由,只能老老实实低头走路,不敢对群众正视一眼。时间长了,围观的群众自然没有了,减少了外界对战犯伤害的可能性,也减轻了哨兵的心理压力。
根据战犯思想情况和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变化,于1951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对他们进行审讯,要他们老老实实交代自己的问题,向中国人民低头认罪,接受中国人民的惩处。这项工作一开始,战犯压力很大,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有的不吃饭,有的睡不着觉,夜里躺在床上偷偷哭泣。这一现象引起了执勤部队的重视,现时防止战犯逃跑和闹事恐怕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防止他们自杀。对此,重新作了防止战犯自杀执勤方案,取消了墙外的巡逻小组,撤掉了院内的一些固定哨,增加了监舍游动哨。由于哨兵尽职尽责,多次制止了战犯的自杀企图。战犯们经过教育,都痛心疾首、老老实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战犯们经过一番坦白交代和认罪悔过之后,渐渐地恢复了人的良知良能,开始走向艰难的再生之路。这期间,他们真正认识到在中国犯下滔天大罪,也真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宽大的胸怀。他们把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看成再生之地,把中国人民看成恩人。这时我们感到再用重兵看押已经不必要了,经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由原来两个连减到一个连。不久,又由一个连减到两个排。
为了使战犯思想进一步得到改造,1956年春天,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组织他们分三批到社会上参观学习,部队承担了途中押解和现场及住地看押任务。部队由长枪改配短枪,先后押解战犯到沈阳、鞍山、哈尔滨、天津、北京、武汉、杭州、上海等11个大城市,参观了工厂、农村、科学文化部门,社会福利机构等99个单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战犯都感慨万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特别是参观遭受他们血洗过的地方时,他们忏悔地跪在群众面前,痛哭流涕地要求处以极刑。拉他们都不肯起来。
195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在押的日本战犯进行了宣判。宣判是在沈阳和抚顺两地分期分批进行的,执勤部队仍然负责押解和看押任务。每当法庭上宣布对他们判刑或免于起诉之后,个个泣不成声,一再表示向中国人民谢罪,感谢中国政府对他们的改造。有一名出身日本农民家庭的少将战犯,声泪俱下地说:“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可我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成了他们的一条狗,到中国来杀农民兄弟,我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向中国人民谢罪,向中国农民兄弟谢罪。”战犯们不住地向在场的人们鞠躬,不停地向执勤哨兵鞠躬。还有一名战犯,入狱时牙痛不能吃东西,医生把他一颗造成疼痛的金牙取下,给他镶了一颗塑料牙。就在他整理东西准备回国时,我们把当年保管完好的那颗金牙交到他的手里,他泪流满面,手捧着金牙颤抖地说:“这东西你们还给我保存到现在?中国人真好哇,真善良啊??”战犯们离开监狱回国时,都是哭着走的。看押战犯六年多的干部战士看到这情景,才真正认识到党中央对日本战犯改造政策的伟大,认识到周总理“不跑一个,不死一个”指示的英明。
这些日本战犯回国后,积极宣传中日友好,有的多次来到中国拜望,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使者。
推荐阅读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