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您陪同习仲勋同志跑了很多地方,他贴近群众的事例,您一定能列举出来很多吧?
张:那太多了。我举个例子,1979年初那次我们到肇庆去,所到之处,都是山区和林区,习仲勋看到不少地方存在乱砍滥伐森林的情况,十分担心广东的林业出现危机,再次讲了“广东木材资源到了枯竭边缘”的话。后来习仲勋同志为了解决乱砍滥伐的问题,为了绿化广东,让省委专门发了文件。不久,习仲勋同志出席省委党校读书班开学大会,读书班里很多都是县委书记,他在会上一开头就围绕植树问题讲了一大篇话,并告诉大家下午省委的领导都要去植树。他号召每个同志都要关心植树问题,搞好全省的绿化。像这些决策,都是他在地方调研、深入基层之后做出的。
下面我再讲一件在肇庆时发生的事情。当时我们在肇庆的怀集,原先安排的工作都已经做完了,准备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就走,到封开、郁南那边去。本来行程都安排好了,却因一个事情耽搁下来。那个晚上习仲勋同志回到招待所,时间已是11点了,发现桌面上摆了两封群众来信。因为肇庆这个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留下的冤案很多,特别在怀集县,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多。这两封信,都是控告信、申诉信。信里面写的内容就是讲述亲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害死的事情,要伸冤,要习仲勋同志给做主。习仲勋同志把这两封信打开看了一遍,心情很沉重,叹了口气说,“唉,明天不走了,先把这个事情处理完再走。”
第二天上午,就按他的吩咐找这些群众来开会。当时来了约有二十人,不光写信的,还有其他人。当地人知道习仲勋同志来了,很多人就都跑过来了,其中有许多农村妇女。结果群众来了以后,有的情绪很激动,又哭又骂,找习仲勋同志要丈夫,要儿子。这些妇女确实也很不幸,他们的亲人在“文革”武斗的时候,有被打死的,有被打残的,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很惨痛的。当然,人死不能复生,要回丈夫、儿子是不可能的了。她们就指证这个是凶手,那个是凶手,要求政府把这些凶手都要处决。
当时那一刻的情景,我们原也没有思想准备。习仲勋同志作为省委领导,在当时挺身而出,把自己放在矛盾的焦点上。他那么大年纪了,被那些情绪激动的群众围着,安全隐患问题必须考虑,我们这些随行的同志都感到有些紧张。但是我们看到习仲勋同志却很从容淡定。习仲勋同志从他年轻的时候干革命,一直以来的习惯就是到第一线和群众接触,他知道群众情绪激动,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冤屈,遇到了不平。在习仲勋同志看来,只有了解他们的情况,帮他们解决问题,解开心里的疙瘩,才更能接近他们。在他眼里,群众就跟他的亲人一样,他怎么会怕群众呢?
习仲勋同志和这些妇女谈了很多,了解到了大量的具体情况。客观地说,“文革”时期的武斗,其实很难说谁是凶手,谁是受害人,因为在那个动乱年代,参与武斗的人大多都失去了理智,绝大多数都是毫无意义的派性斗争。习仲勋同志之前就对这种情况了解,但他之前没有在第一线面对群众处理这些事情,这次他与群众面对面,了解了真实的情况。
1979年2月,习仲勋在云浮县石材厂考察。(前排左一为张汉青)
习仲勋同志就在现场给这些妇女做思想工作,努力安抚她们,化解她们心中的仇恨。他说,“过去,他杀了你家人;今天,咱们再杀他家人,这样你们两家就结了仇,结了怨了,就永远没完没了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但是妇女们情绪还是很激动,听不进去,她们说:“杀人就是要偿命!政府就应该处决那些杀人犯!”
习仲勋同志说:“‘文革’时有多少人参与武斗啊!那要处决多少人才行啊?‘文革’已经打死了这么多人,现在‘文革’结束了,咱们政府不可能再那样杀人了呀!不能下这个手啊,否则现在和那时候还有什么区别呀?”
这时有的妇女说:“那怎么办呢?难道我家里死了人就白死了?这不公平!政府必须给我们做主!”
习仲勋同志就很耐心地跟她们说,“我来这里,就是要让你们安心,政府一定会给你们做主的。但是咱们一定不能蛮干,咱们要调查清楚,要弄明白,一定要把幕后策划这个事件的那个人,把主谋给找出来,然后咱们让政府依法判处他。”
习仲勋同志这番话很有说服力。这个时候,旁边有些群众觉得习仲勋同志说得有道理,就反过来帮助习仲勋同志做劝说工作。其中一个妇女说:“你们听听,首长说的有道理呀,俗话说,巧人动嘴,笨人动手。动手打死人的不一定是坏人,他可能只是愚蠢,但是在背后出坏主意的那些人,才是真的坏!首长的意思,就是要找出这些最坏的人,让咱们政府审判他们!”习仲勋同志认为她讲得有道理,称赞她讲得好。习仲勋同志说,只要调查清楚确实是指挥杀了人的,不管今天他在哪里,干什么工作,都一定要给予法律制裁。
同这些群众交流的时候,习仲勋同志是很动感情的。他对这些妇女说:“其实我是理解你们的啊!你们家里人在动乱中死了,你们很悲痛,我的心里也很难过啊!我今天代表省里来帮你们解决问题,但是你们知道吗?就在不久之前,我还在下放呢,我都下放16年了,我也是受了很大冤枉的。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文化大革命’已经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了,我们还要过日子,要过好日子,还要往长远看。只有你们大家都好好的相处,以后的日子才能过好啊。”
习仲勋同志当时说的这番话,都是特别朴实的老百姓的语言,表达了他的真情实感。当时听到他这番话,在场群众都受到感动,情绪也平静下来。他这样一个老同志,不摆架子,不说官话套话,更不逃避自己的责任,直接面对群众解决他们的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且他能够用自己的亲身遭遇,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引导,这是非常感人的。这件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习仲勋同志经常给我们讲:“我们的事情,是人民的事情。我们要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就要让人民当家作主,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反映出来,集中起来,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
习仲勋同志下基层是家常便饭,他到过粤东、粤北、粤西、珠江三角洲和海南的许多县、市。很多地方不是一般的基层,是非常贫困的地区。像阳山县的东山、清远县的白湾等自然条件很差的贫困石灰岩山区,他都跑过了。有一次,我们陪他去阳山县那边,那里有个东山大队。当时天气很炎热,我们到那里的时候,习仲勋同志已是满头大汗。东山大队的同志就在大队部门口摆了一个脸盆,里面放上清水,挂了一条毛巾,准备等习仲勋同志到的时候洗洗脸,擦把汗,让他凉快一下。
1998年2月,习仲勋在深圳迎宾馆与张汉青在一起。
这个东山大队,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因为碳岩地质结构的原因,天一下雨,很快就渗下去了,存不住水。所以当地人就靠人工修一些小水池,小水塘,存一点水。这种情况下,当地的人畜饮水都是很紧张的。习仲勋同志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走到门口,就径直到会议室里面去了,那盆水他动都没动。
当地的同志就说:“习书记,你洗把脸,凉快一下嘛。”
习仲勋同志回答说:“不用洗啦,你们这里水那么金贵,还要我洗脸,太浪费了。”
一方面,是出于节约用水的考虑,另一方面,习仲勋同志也不愿意搞这个特殊化,大家都热,都出汗,那大家就同甘共苦嘛。这件事情,使大家很感动。一位六十多岁的省委主要领导人,还这么风尘仆仆,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奔走于偏僻山区,实在令人敬佩。我们今天的年轻干部,真的要好好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习仲勋同志跑遍了广东各个地区,对很多地方他都会做细致的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1980年4月,习仲勋同志到南海县的调查就很认真细致、很深入。4月16日,南海县召开党代会,习仲勋同志要我先到南海找县委的同志了解一下党代会的情况,了解南海的经济为什么能够搞得比较快。他对下去的要求讲得很细,包括党代会代表的选举、拟提交选举的县委班子、县委的工作报告、选举出席省党代会代表、县党代会召开之后接着要开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情况,都讲了。我到了南海,听了县委书记梁广大同志的介绍回来后,将有关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习仲勋同志作了汇报。4月18日晚上,习仲勋同志到了南海,他仔细地询问了县委新班子选举的情况和代表们对县委工作报告的意见。4月19日上午,习仲勋同志参观了平洲的一家电子塑料玩具厂。在路上,他听到南海全县在当年第一季度来料加工企业收到加工费77万美元,等于出口一万头猪,以及在那几个月里签订了72个引进外资合同,合同金额多达六千多万港元时,非常高兴,他认为引进外资的工作还要大发展。4月19日下午,在南海县党代会闭幕式上,习仲勋同志讲了话。他说,他这次来,是向同志们学习的,下级党委是上级党委的先生。今后领导要尽可能走出办公室,跳出文件堆,摆脱繁杂的事务,到工人农民中去。脑子里原来什么都没有,只是个“加工厂”,离开客观实际搞不出什么东西来。他肯定南海的工作搞得好,并鼓励南海在广东的“四化”建设中起带头作用。他说:“在全国,广东要先走一步,你们南海又要在全省一百零几个县中先走一步,你们敢不敢?”大家齐声说:“敢!”当时现场的气氛非常好。习仲勋同志说:“这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的班子是好班子,干实事的班子,但县委成员平均年龄达到49.4岁,大了一些,县委中没有一个青年干部,没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参加县委。”他还说:“今后提拔干部要有文化水平这一条。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不会领导生产,不会做经济工作里的群众工作,就不能当领导。”他的话讲得很直率,也很亲切,大家听了很高兴。4月20日下午,习仲勋同志又找新产生的县委委员座谈,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再次肯定南海的领导班子是个好班子,并鼓励大家有事要同群众商量,跟群众打成一片,使南海在全省各县中做到先走一步。
习仲勋同志践行群众路线的一言一行,一直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常讲“鱼水关系”、“鱼水情”,鱼是离不开水的,那么水是否不能离开鱼呢?鱼离开了水就死了,而水离开了你这条鱼,照样还是水。现在我们的干部很多都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有的人以为自己天生就是掌权的,就可以任意动用手中的权力。这种思维方式是极端错误的,会失去民心,失去群众基础,会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
群众路线这种无产阶级价值观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方面它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一切,没有人民群众哪里有我们?再一个就是在实践中切实接受群众的教育。如果你不到群众里面,不同他们接触,不同他们齐心协力奋斗,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荣辱与共,你怎么能感悟到群众有无穷的力量?你怎么能了解到群众有最大的智慧?你怎么能认识到群众的劳动才能创造世界?这就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在习仲勋同志的领导工作中,我感到有一条是很重要的,他特别注重发扬党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好传统,通过调查研究,统一思想,做出决策。比如对广东农业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好广东的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农业生产的责任制如何搞等,当时大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为此,省委通过整风的办法揭露农业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常委分头下到各地搞了十多天的调查,然后回来汇报,分析研究。从1979年2月26日至3月6日,省委花了七八天时间搞下乡调查汇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集思广益,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习仲勋同志在最后的讲话中说:“这次大家的意见之所以能取得那样一致,是因为大家亲自下去看了,了解了,这样,意见就容易统一了。干部下去,也是学习。这也是思想作风的转变,在工作着重点转移的新课题下,这是个很好的开端。”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要下基层,要“接地气”,要从“实事”中去“求是”,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下基层不是走过场,做样子,而是真正向群众学习,只有到了群众中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那么谁是领导干部的老师?群众才是老师。
采访者:后来习仲勋同志晚年到广东来休养,您也经常和他见面?
张:是的。习仲勋同志刚来广东时讲过,下半辈子要靠广东的水土养育自己。后来他也确实是这样,年纪大了退下来,也很愿意回广东来生活。他对广东很有感情,别看他只在这里工作了两年八个月,但是他对这里的干部、群众的感情,真是非常深厚。习仲勋同志晚年曾经在珠海住过一段,更长时间是住在深圳。我都有去看望他。我一去看他,我们一起聊聊天,他就很高兴。
现在习仲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回想起当年,我们这些晚辈很有幸在像习仲勋同志这样的老革命家身边工作。他的品格操守,他的革命情怀,他发自内心的热爱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激励着我们。前人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习仲勋同志的功勋是不朽的,他的风范也将长存。
采访者:我们知道您多年来从事领导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从事文字工作,有很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工作经验,我们想知道您对我们这本书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
张:说一说我的建议吧。我期待你们能够精心搞好这本书!从党的群众路线这个角度来切入,把习仲勋同志这样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有时候,我们这些人在回顾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这段岁月的时候,也经常在谈这个问题:习仲勋同志这么好的作风,怎么能传承下去,怎么能抓住群众路线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让它不断发扬光大,怎么能更好地彰显习仲勋同志这位老前辈、老革命、老共产主义战士的本色。通过这些,来更深刻地教育和启迪后人——这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党要是脱离了人民群众,要是不坚持走群众路线,就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就是抛弃了无产阶级的价值观,那个危害可是太大了,可以说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每个同志对此都要时刻警惕。
那么从你们出版社来讲,一定要把这本书编好,要对得起习仲勋同志啊。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来书写“群众路线”这四个大字。所以你们一定要把这本书做精、做好,把习仲勋同志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我对你们提的一个建议,也是我的内心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