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习仲勋:脑子里只有个人利益,这样的党员就不够格!【5】

2016年01月22日08: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采访者:习仲勋同志50年代初到中央工作以后,对信访工作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制度,70年代末他主政广东期间,对群众来信来访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情况您能否具体谈一谈?

王:好的。50年代初,在习仲勋同志的主持领导下,西北地区的各项工作都进行得很好,中央予以了充分肯定。也正是由于他杰出的工作成绩,从1952年,就调他到中央工作。无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习仲勋同志群众工作的作风是一以贯之的,他对群众来信来访非常重视。从1954年到1959年,这个期间他建立了国务院办公体系的一套制度,可以说,现在来访来信的这些制度,基本上是习仲勋同志在国务院时期建立起来的。

那个时候的领导同志要了解具体情况,一个是通过下乡调查,一个是通过群众来信来访。习仲勋同志对信访干部要求非常严格,他希望信访工作者积极热情、耐心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成为优秀、模范的群众工作者。

1972 年冬,齐心获准带着儿女看望监护中的习仲勋。为了记住这难忘的相会,齐心和子女拍了这张纪念照。前排右起:齐桥桥、齐心、习安安;后排右起:习近平、习远平。

习仲勋同志本身事务非常繁忙,但他即使再忙,也不会忽视对群众的来信来访的重视。我们国家地大人多,各地的群众来信和来访数量是非常多的,国务院秘书厅处理来信和接待来访的工作非常繁重,四十多名干部仍然忙不过来。因为忙不过来,会造成有些事情积压下来,得不到处理,习仲勋同志就派他的秘书去帮助信访室工作,而且他要求,群众反映的事情要直接汇报给他本人,由他来直接处理,他的这个优良的工作方法后来形成了制度化,传承下来。如省委书记要直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等规定,都是习仲勋同志当年确定下来的。

习仲勋同志对群众来信来访,几乎件件不落,在西北局也是这样,在国务院期间也是这样。有一段时间里,他接到六七千封信,基本上每一封都回了,后来因为实在没时间了,剩下40封没有回,他吩咐秘书也都回了。

1957年冬,甘肃省高台县农村干部来信,反映了当地的一些恶劣情况,地方干部搞强迫命令,造成了生产的破坏,群众吃不饱饭,忍饥挨饿,有很多人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甚至有的群众被饿死。送信的人千方百计冲破了地方的阻拦,路费又被盗,一路要饭才来到北京。习仲勋同志看完这封信,心情非常沉重,他马上找到周恩来总理,把这封信的内容向他作了汇报,又给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打电话,让他立即调查处理这件事。习仲勋同志始终把这件事装在心里,到了第二年9月,习仲勋同志赴西北考察时,还专程赴高台县,看看去年的政策有没有落实,当地的情况是否有改善。

三年困难时期,某省的群众来信,反映生活困难,吃不饱肚子,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包地方群众用来充饥的东西。工作人员把信呈给习仲勋同志,把那包吃的也交给了习仲勋同志。他仔细看完了信,紧锁眉头,又打开包裹,看到那块地方群众用来充饥的东西,黑乎乎的,却看不出来是什么做的,便掰了一块,旁边的工作人员来不及阻拦,习仲勋同志已经把那块东西放在嘴里嚼了,并且很费劲地咽了下去,吃完以后,他面色沉重,对大家说:“群众就吃这种东西,实在太困难了。”随即,习仲勋同志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周恩来总理,中央派出了调查组赴当地,弄清了情况,并随后着手往灾区调粮食,群众吃上了救命粮,终于渡过了难关。习仲勋同志到了广东以后,依然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当时刚改革开放,来信来访特别多,负责信访工作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他就让他的秘书直接住在信访室,很多时候他还要派秘书到街上去看大字报小字报,把重要的抄回来汇报。当习仲勋同志的秘书也是很苦的,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活。那时候也没有数码相机,手机,可以照一张就拿回来,只能一个字一个字抄回来,啥情况,啥地方的事,都要搞清楚。

在广东,比较有名的两件群众来信事件,一个是惠阳地区麦子灿的来信,一个是匿名的同志写的“习以为常”的信,广东的同志应该已经详细给你们讲过了。像这两封群众来信,都是提意见提得很尖刻,说话很难听的。但是习仲勋同志都能够正确地对待,正确地处理,这反映了他对待群众来信的积极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从50年代初他在国务院时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直到70 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广东担任省委书记期间对待群众来信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群众意见的重视和关切,他的群众路线工作方式是一以贯之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谢磊)
相关专题
· 习仲勋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