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铭新
“好好记住毛主席的这段话”
在格瓦拉第一次访问中国抵达北京的第二天,1960年11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欢迎格瓦拉一行。我陪同古巴青年代表团一起出席。当格瓦拉步入宴会大厅时,他不断向欢迎他的宾客们挥手致意。只见他身穿绿橄榄色军装,足蹬一双黑色军靴,留着潇洒的络腮胡须,身材魁梧,步履矫健,眉宇间透出阿根廷草原高乔人那种特有的刚毅与豪放。
我陪同的几位古巴客人迎上前去,同他握手,向他问好。格瓦拉简短地问贡萨雷斯团长来中国多长时间了,有收获没有?然后,以深邃的目光看着贡萨雷斯说:“中国对青年工作非常重视,你们要好好学习中国同志这方面的宝贵经验。毛泽东主席对青年有一段非常精辟而生动的讲话,说青年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说到这里,他转过脸微笑地问我:“你知道毛主席的这段话的全文是怎么说的吗?”我说:“知道。那是1957年毛主席在访问苏联对中国留学生的一段精彩讲话。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格瓦拉听完后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说:“谢谢你的帮助!”然后转过脸来用寄予重托的犀利目光对贡萨雷斯说:“希望你好好记住毛主席的这段话,努力把青年工作做好啊!”贡萨雷斯连连点头称是,说回国以后一定好好安排学习和贯彻。
格瓦拉这次访华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商谈中古经贸合作。中方委派李先念副总理作为代表。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双方商定:在1961年至1965年间,中方向古巴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援建一些工业项目,并在1961年度购买古巴100万吨糖、5000吨镍和铜等矿产品。格瓦拉对中国提供的援助十分感激。周恩来总理说:“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你们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不然,就不是革命国家了。”
格瓦拉的中国之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回国以后,他做了许多报告介绍中国情况,号召民众学习中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格瓦拉在古巴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古巴人民钦佩中国,渴望了解中国,每天到新华社哈瓦那分社索取新华社电讯稿的人排成了长队。
“我们应该像切?格瓦拉”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依然阅读了许多毛泽东的著作。在他看来,革命尚未成功,拉美大多数国家,包括他的祖国阿根廷,仍然被独裁者或者反动权贵集团所统治。所以,他经常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来激励自己的革命斗志。尽管肩负繁重的经济领导工作和频繁的外交出访任务,但丝毫没有让格瓦拉忘记他作为一名解放全拉美的国际主义者的理想。所以,当古巴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以后,他血脉中的拉丁美洲血液开始沸腾。他耳边常常听到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呼唤,他不能沉湎于“功成名就”,他要继续为拉美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1967年1月,我陪同时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的吴学谦赴哈瓦那出席亚非拉三洲人民团结会议。念及格瓦拉在1965年3月结束了他为期3个月访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一系列国家后便销声匿迹,出席三洲会议的许多代表都十分关心格瓦拉的行踪。古巴政府了解到大家的心愿,卡斯特罗在三洲会议上发表的闭幕词中专门讲到了格瓦拉“告别古巴”的情景。
他说:“格瓦拉从参加我们行列的第一天起就时常明确地表示,当古巴斗争完成之日,他就将去另外的地方履行革命任务。我们也常向他许诺,任何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任何情况都不会使我们要求他留在我们国家内或者阻止他实现那种愿望的要求,而且我们完全忠诚地信守对格瓦拉同志的诺言。”此言刚完,全场报以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接着,全场突然响起了一阵熟悉而合着节拍的欢呼声:“我们可以像他,我们应该像他。像谁?像谁?切?格瓦拉!”这时,群情激奋,全场淹没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令我们这些与会各国代表感动不已。紧接着,古共中央的一位领导人宣读格瓦拉自玻利维亚丛林写给三洲会议的《致世界人民的信》。格瓦拉在信中说:“要发扬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人类在无产阶级旗帜下进行的斗争是最神圣的斗争。对一个美洲人、亚洲人,一个非洲人,或一个欧洲人来说,在越南、委内瑞拉、危地马拉、老挝、几内亚、哥伦比亚或玻利维亚等现代武装斗争的舞台上献出生命,同样都是光荣而伟大的……”信刚念完,会场上又一次响起“切”“切”“切”的热烈欢呼声。
会后,我同古巴的陪同官员说了我对格瓦拉崇高品质的感受。这位官员告诉我,1965年10月3日,在宣告成立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大会上,卡斯特罗正式宣布:切已告别古巴!格瓦拉请求辞去他在古巴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军衔和古巴公民的国籍。他愿意为拉丁美洲任何一个国家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决不考虑个人付出任何代价。他在给卡斯特罗的告别信中表示,他对单一的苏联模式感到不解和失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因为他发现不少革命者都是在豪华的汽车里、在漂亮的女秘书的怀抱里丧失了往日的锐气。所以,为保持革命者的理想和完美形象,他只能选择战斗,选择一个凤凰涅槃式的壮美结局。
1965年6月,格瓦拉率领一支有125人的古巴游击小分队,开赴非洲的刚果金沙萨地区,想在非洲的心脏地带建立一个“新古巴”。然而,斗争屡遭挫折。格瓦拉便决定在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省的尼阿卡瓦苏峡谷建立游击据点。1967年3月,开始军事行动。1967年8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游击队的秘密仓库被捣毁,城市中的联络网也遭到破坏。8月31日,遭到政府军的袭击,游击队全军覆没。10月8日,当格瓦拉滑下峡谷准备突围时不幸被铺。次日,玻利维亚武装部队司令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乘直升飞机赶到现场进行审讯。格瓦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问题,镇静地说:“我就是切?格瓦拉。你们把枪口对准我吧!革命是永垂不朽的!”格瓦拉英勇牺牲,年仅39岁。正如格瓦拉的女儿所说:“我父亲是去完成西蒙?玻利瓦尔(领导拉美获得独立的民族英雄)未竟的事业。”无论今天或者将来,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压迫、剥削与不公正,熟知或钦敬格瓦拉的人民还会发出同一种声音:切还活着!他的英名将流芳百世!
“他就是当代的救世主”
1995年11月22日,我在玻利维亚的大使官邸收听到一条惊人的消息:当年曾参与追剿格瓦拉的玻利维亚退役将军巴尔卡斯透露了格瓦拉遗骨下葬的秘密地点。广播说,慑于格瓦拉在全世界激进青年和左翼游击队中的巨大威望和影响,为避免他的墓地日后成为他的崇拜者朝拜的圣地,当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玻军方决定将格瓦拉等人的尸体秘密地埋葬在玻东部圣克鲁斯省巴列格朗德市小型机场的跑道下面。
不久后,玻利维亚《现状报》发表了一篇当年曾在格瓦拉战斗的游击区采访的报道,还附有一张在现场拍摄的格瓦拉的遗体照片。有评论认为,那张照片同1500年在意大利画的耶稣像惊人相像,这真是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巧合。显然,那是因为人们把格瓦拉同救世主耶稣相比拟,因而得出了那样的印象。
到格瓦拉饮弹的实地,去体验壮士昔日的战斗历程,无疑是对英雄最好的怀念。1996年初,我从圣克鲁斯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旅程,到了这个与格瓦拉英名紧密相连的巴列格朗德市。市长卡勃雷拉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告诉他,我曾在中国接待过格瓦拉,中国人民对格瓦拉怀有崇高的敬意,而格瓦拉对中国也怀有深切的感情。我告诉他古巴驻玻利维亚大使曾和我讲过一段格瓦拉与中国有关的往事。那时,这位大使是古巴共青团中央的领导干部。她说,格瓦拉在一次光着膀子和他们一起参加砍甘蔗的义务劳动时,对古巴共青团的领导人说:“同群众共甘苦,参加集体劳动,这是我在中国受到的启发。对于肩负领导重任的同志来说,这也是与官僚主义决裂的最好办法。”卡勃雷拉市长听完后笑着对我说:“中国大使对格瓦拉的特殊感情完全可以理解。我们这里的普通老百姓就说,虽然切活着的时候我们对他知之甚少。但是,他死后我们才明白,他是一个仿效耶稣拯救穷人的好人,他就是当代的救世主。”
1995年11月底,在玻利维亚政府的支持下,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古巴联合组成的专家组,着手调查和寻找掩埋格瓦拉的地方。1997年7月1日,掩埋格瓦拉和另外几名游击队员的地方被找到。7月12日,古巴政府派专机接回格瓦拉等人的遗骸。1997年10月9日,即格瓦拉遇害30周年,古巴政府为格瓦拉举行了最为隆重的悼念活动和国葬规格的安葬仪式,地点就选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圣克拉拉市。圣市数十万群众涌向灵车经过的路旁并在路中撒满鲜花,场面十分感人。卡斯特罗在葬礼上发表讲话,赞扬格瓦拉对古巴革命的杰出贡献,称赞他是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楷模。
如今,在格瓦拉被害的玻利维亚伊格拉村竖起了“圣人切”的雕像,村中的一条大街被命名为“十月八日大街”,以纪念格瓦拉殉难的日子。成千上万慕名而来的“朝圣者”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远的山村,他们沿着格瓦拉和他的战友战斗过的路线,参观和凭吊他们居住过的岩洞、营地,并献上鲜花。1997年10月9日,来自拉美各国的6000多位艺术家、作家、大学生,聚集到巴列格朗德市举行了“纪念切?格瓦拉世界大会”。阿根廷专门拍摄了纪念格瓦拉的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举行诗歌朗诵会。2003年,在古巴,有4万多人在格瓦拉广场举行集会,纪念格瓦拉诞辰75周年。古巴第4号领导人巴拉格尔发表了热情的讲话。
是啊,格瓦拉为了崇高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为了帮助穷苦人打碎压迫锁链而选择浪迹天涯进行革命的英雄气概,他那放弃至高权利和温馨家庭而义无反顾地回到热带丛林去做一名普通游击战士的高尚行为,使他成为超越时空并被世人广泛传颂和敬仰的英雄。正如玻利维亚著名作家奥普佩萨描述的那样,他是一个“点燃朝霞的人”。
频道精选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