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访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少将:讲好长征故事【3】

吕其庆

2016年05月03日08: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标题:讲好长征故事——专访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少将

1974年春节杨得志全家于武汉。

  我们是红一团的后代

  杨得志一生育有6个子女,杨建华是家中唯一男孩,排行第五,在父亲身边生活时间最长。父亲是杨建华心中的偶像。“父亲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纵队司令、志愿军司令、军区司令、总参谋长,一级不落地成长起来,他一生没有离开过部队,尤其是野战部队。”

  杨得志在我军历史上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名普通红军战士,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年近70岁的时候,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指挥作战,可以说是历经第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各阶段、面对面与美军等16国军队交过手的一员老将。杨建华用“三个不计其数”概括父亲一生经历的事实——“打过多少次仗不计其数,牺牲了多少战友不计其数,遇到和克服了多少困难不计其数”。“但父亲对红一团的感情最深,这是一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一师红一团是红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杨得志担任团长后,率部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过多次硬仗,常常是以少胜多顶住敌人的攻势。“一”有开头的意思,长征以后,红一团始终担任先遣团,是红军锻出的一把尖刀,为主力红军撕开前进的道路。“作为先遣部队,打恶仗的机会就更多一些,面对的牺牲也多一些,但红一团的战士们从来没有被牺牲吓倒。”杨建华对这支英雄部队又崇敬又亲近,“毕竟是父亲当年在红军最艰苦时期指挥和战斗过的部队。”

  杨建华更为自豪的是,他也有幸与这支部队一起为香港回归做贡献。香港回归前,中央军委决定从全军抽调历史久、荣誉多的英雄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表在香港回归后驻守香港。前身为红一团的第42集团军某团,因为耀眼的光荣历史被军委确定为驻香港部队步兵旅。杨建华参与了组建驻香港部队和保证部队顺利进驻香港工作的全过程。

  跟父亲当年在红一团一样,杨建华做的也是“打前站”的工作。因前期有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杨建华要在北京和香港两头飞,遇到紧急的情况,他一天就要飞个来回。那段时间,杨建华日常起居完全没有规律,尤其是香港回归在即的日子,他根本无暇休息,但他仍然不断给自己加工作、加担子。“‘一’就是身先士卒,组织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就不能辱没使命。况且,父亲是这个团的老领导,如果我不能完成好工作,就是给他抹黑,就是给红一团抹黑!”

  1994年杨得志病危之时,专门嘱托杨建华把当年他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时随身佩带的手枪送回部队,激励青年战士“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杨得志对这支部队情感至深,一直关心老部队建设,早在1986年就为部队题词,“大渡河水源远流长,红军精神代代相传”,勉励大家继承大渡河勇士不怕牺牲的精神。如今杨得志将军的手枪和题词,都陈列在驻香港部队步兵旅的军史馆中。在香港工作期间,杨建华经常去瞻仰,“红一团在我心中有一种神圣感,我时刻感觉自己就是红一团的后人。”杨建华每次到驻港部队,都感觉像回家一样。

  从1963年到1972年,杨得志的子女们陆续参军,全家都是军人。改革开放不久,社会兴起一股“下海”潮,不少人脱掉军装去经商。“父亲把我们几个子女召集到一起,他讲:‘我们国家这么大,总要有人保卫国家。你们既然已经都参了军,就不要再想经商了’”。执行父亲的这个“命令”,对杨家的子女来说没有困难,但后来遇到“脱军装”才是最大的考验。1985年裁军百万,杨建华的三姐杨秋华在总参管理局招待处工作,这个单位属于集体转业的范围,而此时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正主持全军精简整编工作。“我姐姐心里很矛盾:从她内心讲,对这身军装的感情割舍不下,又是全家第一个脱军装的人。但如果不走,别人会怎么说?整编到自己女儿头上就不脱军装,影响会很不好。最后姐姐还是离开部队。后来我姐姐说,‘当年18勇士面对滔滔大渡河水,红军命运与个人生命,二者选其一,只能以大局为重。谁叫咱是红一团的后人呢!’”

频道精选


毛泽东曾赞扬哪位元帅“救了党救了红军”(组图)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的战略与原则

刘少奇参加并筹划中共七大 作出哪些重要历史性贡献

哪位上将26岁就担任红四军军长 陈毅对他赞口不绝

毛泽东曾向哪位大将“借宝”(组图)

贺龙女儿贺晓明谈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视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