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广华 何明圆
浴血征战的青春岁月
“炮火连天响,军号频频吹,决胜在今朝,我们少共国际先锋师,英勇武装上前线,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嘿!坚决与敌决死战……苏维埃的鲜红旗帜,插遍全中国,完成共产国际最后胜利。”这是一首由《少先先锋队歌》改编的《少共国际先锋师师歌》。
为了把这些初离家门的娃娃们打造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按照共青团川陕省委的要求,少共国际先锋师立即进行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整训,师长叶明负责军事训练指挥工作,又从其他红军部队调来军事和政治教官,对全师官兵进行了刻苦的军事训练。
2月的川北,天寒地冻,朔风剌骨,东河上还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全师官兵冒着严寒,在旺苍城边的河滩上摆开训练场,从稍息、立正、匍匐前进到各种战斗队形,从刺杀、射击、投弹到各种进攻和防御战术,一时间,河滩上吼声如雷,杀声震天,战士们好似一个个“小老虎”,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练兵高潮,全师官兵很快就掌握了作战本领。
“穷人们,快觉醒,团结起,来革命;立政权,苏维埃;国民党,消灭完;逐帝国,救四川;邓李罗,灭田杨,除众恶。赤化了,全四川,享太平,乐安然。”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少共国际先锋师还开展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文化知识的整训。政委高厚良组织政治和文化教员,给战士们讲课,学习《革命三字经》《列宁学校课本》等教材,让战士们明白“为谁当兵,为谁革命,为谁打仗”的道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训练。
少共国际先锋师还走上街头,利用各种宣传形式,积极宣传红军政策,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劳苦青年参军参战,动员穷人起来闹革命。宣传队到处讲“红军故事”,传唱革命歌曲,如“米仓山高,东河水长。妈妈送儿去参军,打仗回来就看娘。”“妹十八来哥十九,拿起锄头去挖藕,只要哥心会妹意,要当红军一起走。”旺苍地区当时仅有10万人口,在他们的动员下,就有1200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有妇女3000余名,少年儿童800多人)。
长征路上的“红小鬼”(油画)
1935年1月下旬,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发出了攻打“广(元)昭(化)”的战斗命令,接着又打响了“陕南”“西渡嘉陵江”战役。少共国际先锋师随即结束了短暂的军训,投入到征战之中。这支“娃娃军团”主要的任务是保卫后方机关、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病员、清剿土匪、阻击敌人、侦察敌情等。有时也单独执行一些战斗任务。
旺苍“牛角洞战斗”打响后,少共国际先锋师派出一个营增援,日行100多里投入战斗,一路迅速占领了牛角洞对面的腰悬岭,另一路占领了牛角洞顶上的山峰刘家垭,封锁了牛角洞的出路,对牛角洞形成了包围圈。战士们用话筒向敌人喊话,宣传红军政策,瓦解敌人军心,沉重地打击了盘踞在川陕边一带的反动势力。
红军主力上前线后,后方的安全很大一部分都由少共国际先锋师担任。当时,红军前线总指挥部设在南锋山后山梁上青灵古庙一带,原由一个主力团负责保护,由于战事需要,一部分临时调出执行任务。少共国际先锋师便派出两个连增援,担负起了保卫红军前线总指挥部的任务。战士们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高度警惕地守卫着红军总部机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受到了总部首长的赞扬。
“陕南战役”打响后,少共国际先锋师一部分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从广元朝天关和南山的关口坝向陕西宁羌县集结并参加了战斗;一部分奉命往广元、宁羌前线运送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的任务。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把军用物资送到火线,又从火线上抢运伤员到后方医院。战士们人小志气大,在向前线运送粮食和弹药时,肩抬背磨,有时晚上打个火把走一通宵。送粮食口袋少,战士们就把长裤的两个裤角一扎,然后装上粮食,再把裤腰一紧,架在脖子上就走。1935年2月4日,正逢大年初一,当和煦的朝阳从东山冉冉升起的时候,红四方面军的大旗已飘扬在宁羌城头,劳苦大众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新春佳节。
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部队在发动“陕南战役”后合影
1935年3月下旬,少共国际先锋师和妇女团奉命将1200名伤员从旺苍坝、庙儿湾送到百里外的苍溪永宁兵站。因这一带全是崎岖陡峭的山路,抬担架过河要将伤员举过头顶,上坡时抬前面的战士要跪在地上,手指抓地往上爬。膝盖磨破了,臂肘磨破了,战士们宁愿自己流血,也不愿让伤员受苦。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终于将全部伤员转移到了永宁铺。
1935年4月中旬,少共国际先锋师随同红四方面军撤离旺苍,西渡嘉陵江,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长征途中,少共国际先锋师一直担任掩护和保卫红军后方机关的任务,并沿途宣传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宣传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在血与火的征战中,这支激荡着青春岁月的“娃娃师”不断成熟壮大,溶入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在中国共青团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频道精选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