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顺
重庆——发表演讲提振战时民众的抗战意志
1938年7月2日,日军占徐州,袭安庆,陷九江,进逼武汉。局势急剧变化,陈独秀只得携妻子潘兰珍坐轮船溯江而上来到重庆。迁居山城10天后,7月14日,陈独秀应邀前往上清寺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做入渝后的第一次抗战演讲。
在这次题为《抗战中川军之责任》的演讲中,陈独秀又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演说天赋。他慷慨陈辞,滔滔不绝,在具体分析了敌我形势后,随即抛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敌人利在速战速决,我们利在延长战争;战争愈延长,我们固然愈加破产,敌人也愈加困难”。这一观点,与同一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在长江南北两岸和敌人血战和防守”的川军,陈独秀在演讲中更是给予极大的信任和激励,赞誉“最后的长城,乃是我们四川的大批生力军”,高呼“川军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最后长城。这便是抗战中川军的责任,也就是川军在历史上不朽的荣誉”。即便“万一不幸,武汉失守,在经济上、文化上,也只有四川能够领导云、贵做复兴中国的安哥拉”(安哥拉,即英语中的Angel,指“天使、拯救者”——作者注)。最后,他还诚恳地劝告四川的同胞们,“为了要加强劳动力和战斗力,以尽目前和将来的责任”,首要大事就是禁绝鸦片烟。
时值中国全面抗战一周年之际,侵华日寇步步紧逼,东北、华北等大片华夏疆土不断沦陷,中国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辗转求生,艰难度日。此时武汉会战即将爆发,抗战形势岌岌可危,很多民众对中国的抗战前途感到迷惘甚至绝望。陈独秀的这番演讲,正确分析了当前的抗战形势,突出了四川大后方和川军的贡献和责任,提振了战时民众的抗战意志和信心。
陈独秀在重庆的首次演讲获得成功。两天后,他马不停蹄地来到民生公司发表了主题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演讲。演讲中,陈独秀对抗战形势下的中国经济进行了深入观察与思考。他批驳了当时社会上关于中国社会“还是封建或半封建”的提法,预见性地认识到“观察各国的经济,要估计是那一种经济成分属领导地位,来确定它是那一种社会,没有什么一半一半”,而中国“当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属领导地位”。但同时又强调“中国此时还是一个初期资本主义的国家,这就是资本主义在中国,还有大有发展之余地”。而“在目前,过渡时期,我们宁可忍受资本主义的罪恶,来代替封建军阀的罪恶”。“社会主义在中国,无论在经济上(工业不发达)和政治上(没有相当力量的工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都未成熟”。
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什么‘社会主义,或是资本主义?’”而是“本国的资本主义,或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地”。
陈独秀针对中国经济的这篇演讲,论述精辟,观点新颖而富有吸引力,强调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来增强中国进行持久抗战的经济实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频道精选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