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热心
8岁起生活在军营
张茂宜所在的云田镇虾塘村,当年曾属湘潭县管辖。
张茂宜的父亲张乃辉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张茂宜虽然1929年出生在虾塘村,可在8岁时他就和母亲易菊莲、姐姐张白群随军了,南京、上海的军营都曾是他的人生驿站。
抗战第3个年头的1939年春天,他父亲接到指令,到重庆防空司令部担任防护大队大队长。这在当时是个很危险的工作,就是在日本飞机轰炸时,组织人员疏散、躲避;轰炸后,要指挥部队抢险、灭火、救助伤员、处理死亡人员的遗体,等等。就是说,当百姓都往防空洞跑的时候,他的父亲得告诉大家如何跑,指挥大家有序地跑,弄完这一切后自己才能进洞,随时有被日机作为第一个打击目标的可能。当时,重庆因为是陪都,连续不断地挨炸,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往乡下躲。张茂宜的母亲说,哪里都不安全,一家人死也要在一起,义无反顾牵着10岁的张茂宜来到了重庆。
张茂宜来到重庆时已是下午。他的第一印象是:街上的气氛很平静,城墙边有人在放牛,还有做生意的靠着墙角吆喝。他父亲指着一处高楼的楼台告诉他,去年(1938年),国民政府在那里安了防空警报器,警报一响,大家都要往防空洞里跑。张茂宜说,“跑警报”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老一辈的重庆人都熟悉,甚至后来日本人败了,还有人听到这个词就想跑。
张茂宜记得,父亲的军营——防护大队队部在通运门七星岗莲花池后街。这个地方也就成了张茂宜的新家。他说,那个时候吃了早饭就准备“跑警报”,没间断过几天,有时甚至1天要躲3次。“跑警报”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由于没地方读书,10岁的张茂宜就跟在父亲身边帮着做些事,如队部内勤的活儿。
频道精选
![]() |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