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战老兵张茂宜:让日军“止步”的战斗员和见证者【4】

文热心

2016年06月01日08:22   

原标题:那年当兵14岁——访抗战老兵张茂宜

“打仗就是为了保卫国家”

“重庆大轰炸”死者达1万人以上,超过1.76万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破坏。

“那个年代,生意最好的就是棺材铺。”张茂宜沉重地说。

“重庆大轰炸”造成生命如草芥、满目疮痍的惨状,让14岁的张茂宜对日军充满了仇恨,也让他产生了直接与日军血拼的念头。

父亲张乃辉是个家国意识很浓的军人,对儿子的心思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对张茂宜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参与抗战。”1943年底,张乃辉在入伍志愿书上填了儿子的名字。由于是唯一的儿子,而且还是个孩子,张茂宜的母亲有点舍不得,也不放心,但她是个很通达的女性,认为儿子“要死,哪里都可能”,要躲也躲不过,与其窝窝囊囊地死,还不如在抗日战场上去死。

就这样,年仅14岁的张茂宜扛上了“汉阳造”,来到国军后勤总部的辎重兵汽车团,成为所在连队最年轻的一名战士。

不仅他入伍了,比他大几岁的姐姐也当兵了。不过姐姐读的书多,在汽车团当上了军需官,解放后也一直在教书。“打仗就是为了保卫国家,保护家人能活下去。”张茂宜当兵投身抗日战场的目的就这么简单。

张茂宜记得,他们的部队驻扎在贵州省阳三桥鸭江寨,当时的连长叫叶际豪。他是一名押运兵,任务就是将储存在重庆、贵阳等地的枪械弹药、粮食被服、医药医械送到前线作战部队。他还记得,他去过的地方有靖远、平坝等地。

频道精选


哪位开国上将被誉为“华野名将,学府高师”

四渡赤水,三万红军与四十万敌军的生死较量

少共国际先锋师的铁血岁月——这里走出23位开国将军

阎肃:为信仰而歌 毛泽东曾被他创作的哪部歌剧感动

遵义会议,周恩来如何说服博古“主动交权”

柳直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挚友 曾发表“中国醒狮论”

毛泽东1960年为何重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

“敌进我进”:毛泽东盘活中国抗战大棋局

周恩来“劝蒋”“逼蒋”抗日的八封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