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07: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永远的长征》呈现了长征悲壮的辉煌,给观众留下六个印象:一是全景的展示,二是入理的分析,三是豪迈的激情,四是坚定的信念,五是时代的思考,六是情感的共鸣。
譬如,全景的展示,这来源于我们当下对长征历史研究的自信。怎样进行全景展示?片子的进入很重要,怎么进?从号谱进。短时间之内,就把观众带进来了。
第一集《悲壮出发》,讲长征是那么悲壮地出发。现在有一些乱调说长征是溃逃,尤其在一些自媒体上,这种声音很多。怎样纠正这样的乱调?纪录片中,主创人员把长征研究的新发现、新思考很巧妙地镶嵌进去了,把共产党人失败不失志的境界表现出来了。譬如,讲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用了两条线,一条线是甩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另一条线是坚决北上抗日。两条线并重,这是很重要的理论收获。我们红军运用战略战术,在毛主席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甩掉了国民党反动派。红军坚决要北上抗日,所有的故事内容都有史料支撑。
片中有很多有温度的叙述。比如讲博古在遵义会议之后交权的情景,他当场交出了三枚章,包括一枚中央军革委的章,两枚中央书记处的章。伴着的同期声叙述也非常生动。“什么叫真正的共产党人,党中央决定了我现在不能当领导,那我交印,你分配我干什么我干什么。”这也是这部片子的艺术感染力所在。
片子里的细节,非常有力地支撑了我们的党史:一方面我们红军要面对围追堵截,甩掉敌军;一方面也做好要宣传,因为敌人在不断地诋毁、造谣中伤红军。片子里说,红军是靠诚信取信于民的,红军来了,有一个小杂货铺的老板说我就不走,他还在家里烙饼。这些细节是我们这次用了246天的时间重访长征路,徐海鹰等主创人员寻找到的线索,说服力是非常强的。
这部片子始终坚持用当下的眼光、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长征,并且建立起一个宏大的主题,和普通老百姓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长征精神和长征历史,已化入到当下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魂魄里面去了。片子里,一个县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叙述这一段历史,叙述得又生动又准确。这说明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党史教育,我们的历史观教育是有效的。
我们伟大民族必须珍爱自己的英雄史诗。我们的长征故事、长征历史怎么讲得更深入,怎么讲得更入耳,怎么让人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住,这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要让人看了后有所思考、有所启发,产生共鸣。
(徐忠志为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文艺评论家)
相关报道
相关专题 |
· 专题资料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