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精神:燭照征程永放光芒 圖為游客在遵義會議陳列館參觀。 游右海攝/光明圖片 7月4日,貴州省赤水市復興鎮涼江村村民在晾晒竹蓀。近年來,赤水市充分利用當地的竹林資源,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農民在林下套種竹蓀,拓寬了山區農民的增收渠道。 新華社發 圖為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一景。新…【詳細】
西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華北事變以來,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開始大規模越過長城南下,企圖獨佔中國。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如何挽救國家民族危亡,如何聯合盡可能多的力量進行抗日民族戰爭,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最緊迫的問題。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的要求,適時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詳細】
天破曉,光華萬丈涌 “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這首傳唱中華大地的《鬆花江上》,由人民藝術家張寒暉填詞、譜曲,唱出“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其壯烈低回的旋律迸發出不屈的民族力量,成為激勵鼓舞東北…【詳細】
從抗戰文書看八路軍總部秘密后勤保障基地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作為山西游擊戰爭主體,不斷“擴大自己,征集給養,收編散兵”。至1937年底,部隊人員規模為抗戰爆發時的3倍。但同時,抗戰前線的八路軍由於遠離陝甘寧邊區后方,后勤保障問題顯得十分突出。1938年1月,中共中央發布《關於…【詳細】
東北烈士紀念館:展現黑土英魂 傳承抗聯精神 【偉大歷程 英勇壯舉·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241號,東北烈士紀念館靜靜矗立。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全國首家革命紀念館。 紀念館地上兩層為“黑土英魂——東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烈士事跡陳列”,全面反映了抗日戰爭和…【詳細】
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 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中共中央分析全國作戰形勢,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黨展開戰略決戰。1948年9月,遼沈戰役拉開序幕。塔山阻擊戰和黑山阻擊戰對遼沈戰役中攻錦打援、全殲東北國民黨軍具有關鍵性作用,徐東阻擊戰為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及日后解放長江以北的大局奠定重要基礎。三場阻擊戰因其戰略地位之重、…【詳細】
從抗戰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在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院牆外,時速高達200公裡的“和諧號”列車隔幾分鐘就呼嘯而過。 “這條哈大客運專線所處的位置,就是當年的南滿鐵路。”殘歷碑前,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研究員高建思緒萬千。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柳條湖南滿鐵路路軌,嫁禍於中國軍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