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參觀體驗——穿越時空的紅色記憶 圖為參觀者在紅岩革命紀念館數字體驗廳體驗VR項目。 本報記者 常碧羅攝 核心閱讀 走進博物館,除了看實物、聽講解,還可以觀看3D影片、VR影像,從中感受歷史記憶。近年來,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探索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參觀體驗,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文…【詳細】
731部隊用盟軍戰俘做傳染病實驗 近年來,日本731部隊與沈陽盟軍戰俘營的相關歷史,受到了中國和日本方面相關學者的關注,許多檔案資料和口述歷史被挖掘和收集,相關的考証和研究成果陸續發表,使世人能夠比較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二戰期間日本731部隊針對沈陽盟軍戰俘營盟軍戰俘的一次特殊隱秘行動的實施過程。 731部隊進駐盟軍戰俘營…【詳細】
中國空軍突襲日本本土 日軍侵佔武漢后,依仗其空軍優勢肆意空襲。為打擊敵人的氣焰、振奮士氣,經過周密准備,中國空軍的兩架飛機遠征日本,在投撒“紙彈”后勝利返航。此次壯舉不僅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更為抗戰中的中國博得了世界人民的廣泛同情和尊敬。 空襲鬆山機場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日兩國空軍力量懸殊…【詳細】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見証抗日救亡,如今建成紀念館——生動再現歷史 傳播紅色文化 廣西桂林市區中山北路14號,坐落著一幢白色兩層磚木樓房,桂北民居建筑風格,氣質篤厚、安靜。這裡曾是一個賣酒鋪子,佇立於此已有八十余載,它見証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見証了桂林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這座樓房還有一個更為令人矚目的身份——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1938年10月,隨著廣州、武漢等…【詳細】
“樹葉報”和“蘿卜字” 革命戰爭年代,我黨我軍的新聞工作者,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因地制宜,用各種“土辦法”堅持出版發行報刊,為鞏固我黨的輿論陣地、推動我黨新聞宣傳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30年12月,蔣介石調集10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圍剿”。紅軍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誘敵深入,俘國民黨總指…【詳細】
解放軍最早的儀仗隊 1946年初春,為迎接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上將,展現人民軍隊的風採,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某團挑選了500名年輕、精干、儀表端正的戰士,編為3個連,組成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臨時儀仗隊,由團長羅少偉、政委魏志明負責帶隊。 為參加作戰、訓練和生產勞動,儀仗隊官兵平時穿…【詳細】
一八一師的千裡追殲戰 1949年11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第一、第四野戰軍各一部,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打響了解放西南的戰斗。為配合主攻部隊迂回包抄,位於寶雞地區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等部,佯攻秦嶺,使國民黨軍高層誤認為解放軍的主攻方向在川北,從而將胡宗南集團的大部分兵力滯留於秦嶺地區。當解放軍二野等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