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重慶395個抗戰遺址活在當下 近日,《雙十協定》簽訂處舊址——桂園景區實行室內外整體開放。走進景區,保留歷史滄桑感的文物建筑、運用AR技術展示的專題展廳、考究的復原場景令觀眾贊嘆不已。 “2019年8月至今年1月,紅岩聯線管理中心對桂園的文物本體和復原陳列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紅岩聯線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桂園是重慶…【詳細】
外公陳望道的言傳與身教 今年是外公陳望道《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發表100周年。再一次回憶祖輩鑄就的輝煌業績,再一次邁入祖輩留下的故居,再一次面對祖輩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打開祖輩書寫的歷史篇章,無不深切地為之感動。 “非常希望盡早地把這些山炸平” 外公出生在浙江義烏分水塘,16歲時由父母包辦與外婆張六妹結婚,生育兩男兩女…【詳細】
“八一”建軍節誕生記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6年之后的1933年,“八一”建軍節在中央蘇區首府瑞金誕生。 ★確定八月一日為建軍節 1933年6月26日, 中共蘇區中央局發出的《關於“八一”國際反戰爭斗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詳細】
“延安故事”傳播的成功之道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和政治污蔑,通過積極開展與外國記者的互動交流,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打開了對外宣傳的窗口,實現了“延安故事”的廣泛傳播。面對復雜的局勢和重重阻力,中共另辟蹊徑,借助外國媒體和記者打通了向外“發聲”的渠道,成功將“延安故事”傳播到國內外,為中共贏得了更多的信任和…【詳細】
向國際社會展現生機勃勃的真實面貌 1944年,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時,毛澤東接見外國記者。 盧溝橋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者和踐行者,走在了抗日的前列,成為抗日的先鋒,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毛澤東指出,此后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要“動員一切力量”,就必須加強對外宣傳,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詳細】
寫在牆上的留款信 編者按 鐵一般的紀律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從早期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到“霓虹燈下的哨兵”拒腐蝕永不沾,再到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確立為強軍之基,人民軍隊93年的發展歷程,正是官兵對紀律自覺遵守、薪火相傳的歷程。“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一起通過一組文物故事,感悟人民軍隊鐵的紀律。…【詳細】
延安時期干部學習教育對新時代持續深化全黨大學習的經驗啟示 學習,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鮮明品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重要歷史時期,其間開展了黨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范圍深入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運動,覆蓋范圍之廣、時間跨度之長、全黨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學習運動中,黨中央始終把在職干部教育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