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恆 20日上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迎來一批八九十歲的“銀發”老兵。 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今天,他們特地來參觀正在這裡舉辦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 “看了這個展覽,我感覺又回到了戰場。”9…【詳細】
血戰鐵原——記志願軍老戰士王應邦 新華社石家庄10月20日電題:血戰鐵原——記志願軍老戰士王應邦 新華社記者王楠楠 1951年春天的朝鮮戰場永遠銘記一個名字:鐵原。在這裡,志願軍經過十幾天的慘烈戰斗,迫使敵人止步於三八線以南。 因為這場戰斗,王應邦失去了兩根肋骨和半塊肺葉。 王應邦,1927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靈丘縣…【詳細】
“你的心願都實現了!”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前,無數中國青年喊著這句響亮的口號,告別家鄉,遠赴異國。 犧牲於那場戰爭的烈士中,有一位叫李征明。在前線,他曾對戰友說:“今天流血流汗是光榮的,是為了朝鮮人民的獨立,為了祖國的安全建設,使人民和我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詳細】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1952年春天,作家巴金去了朝鮮戰場。在體驗志願軍生活的一年時間裡,他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失散多年的父女在朝鮮戰場上重逢。父親叫王文清,是政治部主任﹔女兒叫王芳,是宣傳干事。 巴金根據這個故事寫了小說《團圓》,發表在1961年8月的《上海文學》上。時任文化部副部長夏衍看到后,立即讓長春電影制片廠改…【詳細】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京開幕 本報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李昌禹)“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19日上午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發表講話並宣布展覽開幕。 上午10時,開幕式開始。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詳細】
志願軍戰歌 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即日起,本報開設“抗美援朝 保衛和平”專欄,重溫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抗擊美國侵略、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光輝歷史。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9月底,南部某海…【詳細】
延安時期黨的鄉村治理經驗 延安時期,我們黨對農村基層政權的建設有著豐富的制度創新內容。黨對農村社會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變革重組,在農村中建立了青年團、婦救會等各種具備現代政治意義和特征的群團組織來更新舊有的傳統的宗族組織,通過不同策略的階級斗爭,遏制了宗族和地主鄉紳對基層政權的控制,從而實現了更廣義的政治平等。由於農民群眾的擁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