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新進展--黨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十六大以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新進展

郭如才

2012年11月15日19: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七)總攬全局,規劃未來:確立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任務。

文化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方面,其發展方位隻有全局中才能得到更好把握。黨的十七大,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化為什麼要發展、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和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等根本問題﹔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出發,用“三個越來越”、“兩個更加”、“一個興起”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高度概括﹔站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戰略高度,提出了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的歷史任務﹔闡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明確了2020年文化發展的具體目標。這些都為新的歷史起點上文化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體現十七大的精神,200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對我國文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一步轉化成為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會議提出:

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對內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增強國家親和力和影響力,是全面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之舉﹔

我國進入了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期,人們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

不斷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顯著標志﹔

要從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出發,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把建設的重心放在基層和農村﹔

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是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由之路,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目的,以改革為動力,統籌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統籌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統籌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推動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

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善於運用現代化手段和國際通用規則,善於運用國外公眾易於理解接受的形式和語言,善於借助國際友好機構、友好媒體、友好人士的力量,既體現我們的意圖又表達共同的關切,增強對外宣傳的吸引力、親和力、影響力。要支持對外宣傳事業發展,整合對外傳播資源,建設多途徑、廣覆蓋的對外傳播網絡,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對外傳播力量,讓中國的聲音和信息傳得更廣更遠﹔

……

這一系列新觀念、新思路和新舉措涵蓋了文化建設的主要方面,明確了文化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和重要著力點,對我國下一階段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孫琳、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