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我對科學發展觀的一些理解

■何祚庥
2012年11月15日19: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高度重視思想路線問題

在中國革命史上,毛澤東極為強調中國共產黨人除了要有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以外,還要有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並且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到了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說,還要加上“解放思想”﹔如果思想僵化,就不能符合不斷變化中的客觀實際。世紀之交,江澤民更鮮明地提出,馬克思主義要“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后,胡錦濤多次強調“求真務實”。最近,中央領導同志又提出,要“在深化對世情、國情、黨情的科學認識中解放思想”。也就是說,“解放思想”不能背離“科學認識”。上述五句話,在表述形式上各有不同,提法上也有重疊,含義上各有側重,但在精神實質上卻完全一致。這就是說,中國共產黨人在認識、改造大自然,認識、改造人類社會,認識、改造人類如何認識客觀事物的活動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包括自然、社會和認識發展規律,來推進各項工作﹔反映到思想路線上,就是必須克服各種形式的主觀主義,力求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現在,黨中央將上述思想路線進一步概括為“科學發展觀”五個字。亦即不僅主張在一切工作中均要依靠科學、尊重科學,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發展問題﹔而且還明確地將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也列入科學發展觀的內容。也就是要求將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和講求科學發展的科學精神,統一應用於解決當前中國人民所最關注的“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問題。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引入認識論,這是科學發展觀的特點,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

實踐是有目的的活動,又是科學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運動就是一切,而目的是沒有的”,這是人們對伯恩斯坦的嘲笑﹔“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這是共產黨人對中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批評。目的,或在目的指引下的任務,必須和方法相結合,價值觀必須和科學觀相結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從實踐中得出的結論。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