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蘭州是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當時,它不僅在地理上是扼制青海、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及寧夏的樞紐,也是國民黨反動統治在西北的軍事和政治中心。
剛剛當上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的馬步芳,並沒把解放軍放在眼裡,他憑著蘭州依山臨水的地形和抗戰時期的國防工事,加上城內駐守著的主力八十二軍和一二九軍,城外左有九十一軍和一二○軍,右有新編的騎兵軍和保安團,共計10萬大軍,認為彭德懷的土槍土炮,是打不下蘭州的。但馬步芳也知道,蘭州決戰將是他生死存亡的關鍵一仗,打得好,吃掉彭德懷的一野,他將在西北站穩腳跟﹔打得不好,蘭州城一破,青海、寧夏將會隨之完蛋。因此,他對蘭州城防還是進行了認真的准備,每天帶著人檢查工事,儲備了充足的糧草彈藥,准備與解放軍決一死戰。在隨后召開的緊急軍事會議上,馬步芳還提出了“破產保產,拼命保命,挽救危機,確保西北”的口號,但會后,馬步芳卻將固守蘭州的重任交給馬繼援,離開蘭州回到了老巢西寧。在離開蘭州之前,他還下令讓寧夏的馬鴻逵率部增援蘭州。
馬鴻逵看到彭德懷大軍即將兵臨蘭州城下,他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一旦蘭州失守,接下來彭德懷要對付的就是他寧馬——馬鴻逵了,局勢一旦發展到這個地步,勝負不言而喻。馬鴻逵深知蘭州戰役的成敗,也將決定自己的命運,便將其與馬步芳的恩怨暫且放下,集結主力擺出支援青馬的姿態,企圖等待有利時機,出兵攻擊解放軍側后。
馬鴻逵將所有的保安部總隊、保安師加以改編,統統隸屬於正規軍,這樣,在原來兩個軍的基礎上硬是擠出了一個“賀蘭軍”,由馬全良率領進駐寧甘邊境,做出馳援蘭州的跡象。他對馬敦靜面授機宜:“可令盧忠良第一二八軍佯裝援蘭,嘴上不妨叫響點。至於何時出兵動真格的,待蘭州戰局之發展再定吧!”
馬繼援接手固守蘭州的重任后,很快便做好了蘭州的戰役防守計劃:以其戰斗力最強的第八十二軍和第一二九軍兩個主力軍等部,共5萬人據守蘭州﹔以第一軍、第一二○軍,以及馬鴻賓的第八十一軍共2萬余人為左翼,於靖遠、景泰沿黃河及打拉池地區防御﹔以新成立的騎兵軍共2萬人為右翼,控制臨洮、洮沙地區。馬繼援憑借著蘭州堅固的城防工事,並不將彭德懷放在眼裡,竟大言不慚地對部下說道:“我要大勝蘭州,爾后一舉拿下西安,殺出潼關,平定中原,佔領全國,讓馬家掌天下!”
得知馬繼援固守蘭州的消息后,彭德懷對指揮部成員說:“我就是怕他跑掉,他不跑,守在蘭州,我們就有辦法了嘛!打馬家軍是硬任務,尤其是青馬,困難再大也要打,這是解放西北人民的第一步!”
彭德懷親自勘察了蘭州外圍的“馬家軍”陣地,發現蘭州北臨黃河,東、南、西三面被東崗坡、皋蘭山、沈家嶺、狗娃山緊緊地環抱起來,地勢異常險峻,確實易守難攻。特別是東崗坡、皋蘭山、沈家嶺、狗娃山一線敵陣地上,不僅山勢陡峭,而且工事堅固,人工挖出的峭壁塹壕縱橫,地堡密布,明暗火力交錯,加上“馬家軍”層層設防,步步為營,解放軍要從山下越過一道開闊地,從低處向高處攻下敵人的陣地,孰非易事。可是,要解放蘭州,不一一攻下敵人的外圍陣地,別無他途。
很快,一個在蘭州殲滅馬步芳主力的作戰計劃在彭德懷腦中形成了:以二兵團之3個軍和十九兵團之2個軍分兩路圍攻蘭州﹔由一兵團主力(欠七軍)附六十二軍沿渭河,經天水、臨洮,進佔臨夏,突破敵右翼,進入青海東南部,向其老巢西寧展開迂回攻勢,以動搖其軍心,並攔擊和殲滅從蘭州逃竄之敵,爾后西渡黃河,直取西寧﹔另以十八兵團主力(欠六十二軍),及第七軍在天水、寶雞一線鉗制胡宗南部﹔以六十四軍於固原一帶,牽制寧馬援兵和靖遠、景泰蔣系的2個軍,使之不敢配合青馬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