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西北野戰軍與“馬家軍”的血腥較量(下)

○楊 飛   楊 劍(陝西)
2012年11月23日14: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蘭州解放后,馬步芳的青海“馬家軍”受到慘重打擊,但寧夏“馬家軍”馬鴻逵部仍決意死守寧夏。

為此,毛澤東專門給彭德懷發了封電報:“必須給馬鴻逵以殲滅性打擊!對寧馬軍力爭全部繳械,其次則爭取大部繳械,一部改編。總之,改編的部隊愈少愈好。”

1949年9月10日和11日,經彭德懷批准,楊得志率領一野第十九兵團,兵分3路,高喊著“打到寧夏去,消滅馬家軍,解放寧夏人民!”的口號,由固原縣、海原縣、豫旺城地區向寧夏進軍。

我軍所向披靡,沿途“馬家軍”望風而逃,14日上午,我軍先頭部隊便抵近中寧近郊。渴望解放的寧夏人民,打著旗子,帶著鮮果、紙煙和開水,到城外的新堡子來迎接解放軍入城。

至15日,我軍已先后解放了靖遠、同心、中寧等城。

早在彭德懷向寧夏進軍之前,馬鴻逵就已看到僅憑他手中的那點軍事資本,在強大的解放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他在寧夏的兵力僅有3個步兵軍(一二九軍、十一軍以及馬鴻賓的八十一軍),每軍轄3個師,另加1個騎兵師,連同直屬部隊和地方團隊湊在一起,不過8萬多人。他在離開寧夏飛往重慶前,便將其子馬敦厚、馬敦靜兩人叫到臥室小聲吩咐說:“你們記住,扛得住就扛,扛不住見機行事,共產黨不佔寧夏是絕不罷手的。”

此時,馬鴻逵長子、騎兵第十師師長馬敦厚見勢不好,慌忙攜眷從寧夏飛到重慶,告之寧夏敗局已定。寧夏“馬家軍”余部遂由盧忠良指揮。狂妄的盧忠良指揮其第十一軍、第一二八軍,保安第一師和第三師以及3個騎兵團,憑借青銅峽天險,以崎嶇的廣武嶺、小西天作屏障,妄想在黃河以南,吳忠堡、靈武地區與我軍決戰,來挽救他們滅亡的命運。盧忠良還命令保安司令馬得貴挖掘水渠引來黃河洪水,制造金積泛濫區,企圖以此來遲滯解放軍的進攻。

鑒於此,在彭德懷指揮下,一野六十四軍一九一師加強先遣步兵營指戰員,於9月17日19時以突然襲擊之勢攻佔了廣武嶺、小西天“馬家軍”的支撐點,全殲守敵。該營乘勝擴大戰果,摧毀了“馬家軍”在牛首山一線的陣地,為我軍的進一步進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一野戰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日漸逼近中衛縣附近地區,駐扎於中衛縣一帶的馬鴻賓部八十一軍接受人民解放軍的條件,舉行起義。同時,一野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主力亦將金積守敵包圍﹔一九二師、軍炮兵團和三邊獨立師,以排山倒海之勢,20日直扑吳忠堡,激戰一晝夜,殲滅守敵,解放了吳忠堡,並乘勝解放了靈武城,盧忠良帶領殘部倉皇逃向黃河以北。一九○師以強行軍趕至金積城接替一九一師執行包圍該城守敵任務,正要對其實施炮擊時,“馬家軍”派來了投降的代表,金積城旋即解放。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