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戰軍與“馬家軍”的血腥較量(上)西北野戰軍與“馬家軍”的血腥較量(上)西北野戰軍與“馬家軍”的血腥較量(上)(《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閱讀】西北野戰軍與“馬家軍”的血腥較量(上)
四
局部戰場的失利,並不能阻擋彭德懷解放大西北的雄心壯志。隨著全國解放戰爭的逐步推進,在西北正面戰場上,以胡宗南為首的國民黨嫡系新“西北軍”節節敗退,尤其是胡宗南收縮僅有的兵力,退守秦嶺后,青寧“二馬”便立刻暴露在解放軍的槍口下。但即便是在這種緊要關頭,“二馬”內部矛盾斗爭依然不斷。
1949年4月,張治中作為國民黨方面和談首席代表到北平與中共談判,遺下的西北軍政長官一職,遂成為馬鴻逵與馬步芳爭奪的目標。而在胡宗南的主力部隊受到解放軍第一野戰軍(1949年2月1日,由西北野戰軍改稱)的沉重打擊,殘部開始向西收縮后,蔣介石為阻擊解放軍西進,命馬步芳、馬鴻逵組成“寧青聯合兵團”,但同時蔣又不願坐看“二馬”聯合勢力得到增強,便授意由一馬出任西北軍政長官,一馬任甘肅省主席,使其相互牽制。
果不其然。為爭權奪利,“二馬”幾近絞盡腦汁。
就在馬鴻逵在蘭州大肆活動的時候,馬步芳卻悄悄地走上層路線,施展“黃金外交”。青海盛產黃金,馬步芳依靠手中掌握的黃金,很輕易打通了李宗仁、閻錫山等人的門路,李、閻等認為:馬步芳是匹“野馬”,馬鴻逵是匹“滑馬”,在此“戡亂”的緊要關頭,隻能用“野馬”,遂委任馬步芳為西北軍政長官。
5月上旬,馬鴻逵約馬步芳到西寧與蘭州之間的享堂會面,經過討價還價,雙方達成由馬步芳出任西北軍政長官、馬鴻逵任副長官兼甘肅省主席,並共同出兵的協議。隨后不久,馬鴻逵便致電國民黨中央,表示擁護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並派其所屬十一軍和一二八軍組成寧夏兵團,與馬步芳部八十二軍(由整編八十二師擴充而成)、一二九軍、騎八旅、騎十四旅組成的青海兵團相聯合,組成由馬步芳的長子馬繼援任總指揮、盧忠良任副總指揮的“寧青聯合兵團”,合力進攻活動於陝西的彭德懷領導的第一野戰軍。
5月18日,國民黨行政院明令馬步芳代理西北軍政長官(不久實任)。馬步芳率領自己的一套班底從西寧趕到蘭州上任,原長官公署的要員幾乎全被撤換,隻留下屬桂系的副長官兼參謀長劉任等人。馬步芳還故意留下原甘肅省主席郭寄嶠,以抵制馬鴻逵,意圖等時機成熟再逼他讓位。與此同時,他還發動各地大肆獻馬獻旗,派代表來蘭州祝賀,為自己大造聲勢,完全把馬鴻逵撂在一邊。
馬鴻逵在蘭州左等右盼,也不見馬步芳保舉自己當甘肅省主席,一怒之下電令寧夏兵團后撤。此時,寧夏兵團近10萬人由馬繼援指揮,正在進攻陝西,但由於二馬交惡不和,彼此無法協同行動。馬繼援在進軍時,故意把寧夏兵團擺到正面第一線,而寧夏兵團則隻聽命於馬鴻逵,對馬步芳父子的命令根本不理。這樣,寧青聯合兵團進攻陝西很快遭到失敗,兩部爭相往后撤退。青海兵團撤退在先,想截住寧夏兵團退路。但寧夏兵團一夜猛沖,沖過了馬繼援的警戒線。
馬鴻逵當不成甘肅省主席,心裡很氣憤,又無從發泄,還是最得寵的四姨太劉慕俠給他出了主意,趁馬步芳暫回西寧之機,到廣州面見代總統李宗仁。馬鴻逵到了廣州,見到李宗仁,但李宗仁並不支持他。他又想飛往台灣見蔣介石,但李宗仁又不予批准,馬鴻逵唯有再電令寧夏兵團繼續后撤。
此時,解放軍第一野戰軍30萬大軍經過扶眉戰役和隴東追擊戰后,正在彭德懷率領下,向著西北大步挺進。馬步芳聞知解放軍進軍西北的消息后,便急令其八十二軍騎兵第十四旅、一二九軍騎兵第八旅集結於固關、關山嶺、馬鹿鎮一線,企圖阻止解放軍西進。
固關位於隴縣西北60公裡的陝甘交界處,是通往甘肅的第一道大門。這裡,四面高山聳立,溝壑縱橫,唯一的一條公路夾在狹長的山谷之中,易守難攻。馬步芳以為,憑借這道關隘,就可以把西野拒之於甘肅門外。但西野第一兵團王震部沒有辜負彭德懷的期望,經過一番惡戰,西野拿下了固關,被馬步芳吹噓為“精銳鐵騎”的“馬家軍”第十四旅被悉數殲滅。
攻下固關后,解放軍士氣大振,而“二馬”卻仍矛盾重重,寧夏兵團置青海兵團於不顧,不斷后撤,彭德懷遂乘勢揮師相繼攻取長武、涇川、平涼等軍事重鎮。針對這種局勢,李宗仁、閻錫山經商議認為,西北隻有“二馬”還有點力量,不籠絡住馬鴻逵,馬步芳的勢力會更孤立,於是決定讓馬鴻逵當甘肅省政府主席。馬鴻逵得知這消息十分高興,即去電給次子、寧夏兵團司令長官馬敦靜,第八十一軍軍長馬敦靖(馬鴻賓之子),以及一二八軍軍長、寧青兵團副指揮官盧忠良等,要其死守住寧夏的門戶固原和瓦亭,為自己爭回面子。然而,就在8月1日馬鴻逵正式被任命為甘肅省主席的當天,寧夏兵團及各部陣地相繼被解放軍摧毀,盧忠良下令全軍后撤,向寧夏潰逃。一野部隊在彭德懷率領下,疾速向西挺進,兵鋒直指蘭州。
李宗仁、閻錫山為消除“二馬”之間的對立情緒,挽救西北危局,電召馬步芳到廣州,與馬鴻逵見面,又請出馬家前輩馬全欽(馬佔鰲孫、馬安良之子)從中說和調解。“二馬”因解放軍大兵壓境,處境相同,因而表面上又言歸於好,甚至還抱著古蘭經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並商定次日一起乘飛機回蘭州。然而,到了晚上,馬鴻逵即后悔,擔心跟馬步芳去了蘭州,會被當作人質扣押,所以,第二天他不顧馬全欽的勸阻,坐飛機直飛回寧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