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羅瑞卿如何因反林彪  蒙難“文字獄”?

○蘇振蘭(廣東)
2013年01月05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羅瑞卿拍板用“北稿”,否定了林彪的“南稿”

從1960年1月1日起,《解放軍報》每年都要發表一篇元旦社論,總結上一年度工作,提出新的一年的任務。1964年初冬,預定發表的1965年元旦社論《把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高舉更高舉,使創造四好連隊運動落實再落實》已經出爐。同當時許多文件一樣,這篇社論提出了“三面紅旗”、“階級斗爭”、“反修防修”等“左”的口號,同時充分肯定了1964年軍事訓練成績,肯定了推廣“郭興福教學法”,肯定了“大比武”。

從1964年1月起,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羅瑞卿領導總參謀部在全軍掀起了一個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群眾性練兵運動,史稱“大比武”。當年1月到10月,羅瑞卿不辭辛勞,不畏寒暑,先后十多次到全國許多地方,深入部隊,了解情況,觀看表演。1964年的6月15、16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檢閱了北京、濟南部隊的軍事匯報表演。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這次軍事大檢閱,極大地振奮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是我軍發展史上的光輝篇章。

但是,林彪認為“大比武”沖擊了“突出政治”,因而百般發難……

羅瑞卿對1965年元旦社論稿進行了精心修改,又派人送給身在廣州的林彪審定。林彪不甚滿意,提出要寫上他的“突出政治”指示的內容。於是,按照他的意思,在廣州的總政工作組便對稿子進行修改。修改稿在回顧1964年工作的第三段,特意刪去了“推廣了郭興福和郭興福式的教學法”等內容。關於“四好”內容(即政治思想、三八作風、軍事訓練、生活管理)以及今后工作,修改稿都重新寫過,文字大為增加,有些地方顯得拖沓、啰嗦,有些地方存在語病。這樣,便出現了兩個稿子,《解放軍報》工作人員中遂有了“北稿”、“南稿”的說法:由羅瑞卿親自主持、由《解放軍報》總編輯華楠等人在北京起草的稿子,是為“北稿”(或“羅稿”)﹔經林彪多方授意,由《解放軍報》副總編輯唐平鑄等人在廣州對“北稿”的修改稿,是為“南稿”(或“林稿”)。

“南稿”送到北京后,羅瑞卿便召集華楠等人研究如何修改,大家都感到“南稿”、“北稿”差距太大,實在無法統一。不得已,羅瑞卿便打電話給劉志堅、唐平鑄等人,叫他們回來:“你們不回來怎麼辦?兩種意見走不到一起了。”12月30日,劉志堅等回到北京,當天“南稿”、“北稿”起草人濟濟一堂,在三座門研究修改問題。到31日,因第二天就要見報了,不允許久議不決,羅瑞卿便拍了板,以“北稿”為基礎,恢復了關於“推廣了郭興福和郭興福式的教學法”等文字,肯定1964年軍事訓練的成績,同時參照“南稿”,加上了“一定要突出政治”,對“南稿”中有語病的段落,修改后再加以採用。同時,刪去“軍事、政治、生產等各方面,如果發生矛盾,要讓政治突出,其他的讓路”這樣的文字。

可是,羅瑞卿並不知道,在他拍板元旦社論稿前夕,林彪在廣州做了一件“大事”。12月29日,晚上11時,林彪接見了元旦社論稿“南稿”主筆、《解放軍報》副總編輯唐平鑄,審定了《關於當前部隊工作的指示》,這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赫赫有名的林彪關於“突出政治”的“指示”第一稿。“指示”提出:“一定要突出政治,使政治思想工作真正成為我們全盤工作的基礎。……軍事訓練、生產等和政治工作發生了矛盾,要給政治工作讓路。”“時間上誰讓誰的問題,基本上要確定一個原則:讓給政治。軍事訓練、生產等可佔用一定時間,但不應沖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沖擊其他。”今年,“軍事訓練搞得太突出,時間佔得太多,軍政工作比例有些失調,這樣下去,必然會把政治工作沖垮……如果聽其自流,不敲警鐘,那就不得了”。

由於沒有摸清林彪的心理,羅瑞卿犯了林的大忌:“我拍板用‘北稿’,不但是否定了林賊欽定的‘南稿’,也實際上是否定了林賊拋出的‘黑指示’。”於是,就有了后來的“罪名”:擅自決定用“北稿”,“是想顯示自己比林副主席高明”﹔刪去林彪敲定的“軍事、政治、生產等各方面,如果發生矛盾,要讓政治突出,其他的讓路”等文字,則是“事實上反對突出政治”。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