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起草《人民戰爭勝利萬歲》文章,又遭到林彪忌恨
1965年8月4日,羅瑞卿到大連面見林彪,匯報為林起草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的文章《人民戰爭勝利萬歲》的情況。羅說,為了起草這篇文章,軍隊在三座門組織了一個寫作班子,康生領著釣魚台的“秀才們”又組織了一個寫作班子,最后將這兩個班子分別起草的稿子合為一稿。羅又談到,這一年用軍隊負責人名義發表的文章有三篇,林立即追問:另兩篇是哪兩篇,誰決定寫的,用誰的名義發表。羅答:一篇是用羅的名義,題目叫《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把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斗爭進行到底》,已經在5月11日發表。還有一篇是《光明日報》的約稿,該報編輯部曾經給羅寫了一封信,要求羅寫一篇介紹軍隊三大民主的文章,羅組織人寫好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民主傳統》的文稿后,送給周恩來審查,並建議用賀龍的名義發表。周同意。此文經賀龍審閱后,於8月1日發表。當時,林彪面無表情,但對賀、羅不知會自己就署名發文惱火異常。
從大連回到北京后,羅瑞卿便投入緊張的工作,包括精心修改將以林彪名義發表的《人民戰爭勝利萬歲》。1965年10 月25 日,作戰部一個副部長給林彪送去一份材料,前面有一封信,其中有這樣的話:
我覺得羅總長驕橫懶散,心懷不測,值得警惕。我這個感覺,是經過6年的觀察得出的。6年來,可以分為3個時期。……直到今年七八月,在參加寫《人民戰爭勝利萬歲》和修改羅總長9月3日的講演稿時,我才大吃一驚,才發現他是心懷不測的人……
在這份材料的附件中,這個副部長敘述了《人民戰爭勝利萬歲》的起草過程。據他說,《人民戰爭勝利萬歲》一文,黨中央原決定由三座門編寫組負責寫的,8月5日寫出了初稿,送釣魚台討論修改。8月11日,康生在召開會議討論這一稿子時,“根本未把稿子拿出來,而用了一個很惡劣的手法,把這任務拉了過去”。 “8月15日,他們在三座門稿子的基礎上湊了一個稿子,大家看后很不滿意,唯獨羅總長堅持說好”。羅要求三座門在五六天內也寫一篇,和釣魚台平行作業。此二稿起草好后,經鄧小平、彭真等研究,決定以釣魚台稿作基礎,吸收三座門稿中好的段落。8月25日,《人民戰爭勝利萬歲》定稿。隨后,三座門編寫組即轉而修改羅瑞卿將於9月3日首都慶祝抗戰勝利20周年大會上題為《人民戰勝了日本法西斯,人民也一定能夠戰勝美帝國主義》的講話稿。據他說,8月27日,羅在電話中囑咐他:修改時,“三座門給林總寫的稿子,未用到林總文章中去的東西,要盡量用到他的講稿中去”。聽后,他“恍然大悟”,決定同羅“決裂”,並在編寫組中傳達,約定:“三座門的稿子一個字也不准用到總長的講話稿中去。我們寧願犯組織錯誤,寧願受到任何打擊,但絕不犯政治錯誤,決不能讓羅的講演稿超過林總的文章。”
應該說,這個副部長選了一個林彪頗為敏感的題目:這一年5月11日,已經以羅的名義發表了一篇文章,而在9月3日發表林彪署名文章《人民戰爭勝利萬歲》之后,緊接著於9月4日全文發表羅瑞卿的講話……二比一,這已經引起了林彪的不快,然而他又不便發作,因為發表文章、講話都是中央決定的,並非羅的個人主張。拿這件事指責羅,實在站不住腳。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副部長送來了這個“揭發”材料,自稱三座門稿的水平高於釣魚台稿,乃至隻要把三座門稿中未用到林彪文章中的下腳料往羅的講稿中一加,便會立刻使羅的講話水平超過林彪的文章。羅之所以主張用釣魚台的稿子,目的就是要把水平高於釣魚台稿的三座門稿保留起來,據為己有,以便超過林彪。不言而喻,這又是一個“文字獄”!
於是,林彪決心對羅瑞卿下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