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毛澤東經濟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對今天的啟示
中央蘇區時期的經濟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局部執政的偉大實踐,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經濟建設的成功探索。同時,這段時期也是毛澤東經濟思想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毛澤東關於經濟建設服從於革命戰爭的思想,關於把農業放在經濟建設首位的思想,關於各種經濟成分“同時並進”的思想,關於進行赤白貿易的思想,關於動員和依靠群眾參加經濟建設的思想,以及通過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都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都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蘇區實際相結合的創造性成果。
中央蘇區時期的毛澤東經濟思想的產生標志著我黨新民主主義經濟思想已經開始形成,這些思想不僅對當時的經濟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對於之后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今天重溫和審視蘇區時期的毛澤東經濟建設思想,對我黨當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仍然是有啟示意義的。首先,經濟建設的政策要切合實際,符合國情。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提出以革命戰爭為中心,經濟建設要服從於革命戰爭的思想,以保障蘇區的軍需民用。當前和平與發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我黨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十七大提出:“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要求。其次,堅持將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將農業放在經濟建設的首位,通過農業的發展為革命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當前農業人口仍佔我國人口的大多數,破解“三農”問題、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始終是黨的工作整體布局的重心,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因此,仍有必要將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來抓。再次,堅持多元經濟結構。毛澤東關於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人經濟三種經濟“同時並進”的發展模式,對當前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仍有借鑒價值,它要求我們既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完善公有制經濟,又要堅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最后,經濟發展要切實關注民生。群眾路線始終貫穿於毛澤東的經濟思想之中,中央蘇區動員和依靠群眾參加經濟建設,並切實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體現著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在新的歷史時期,我黨提出的民生建設,正是對蘇區優良革命傳統的傳承和發展,必將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注釋:
〔1〕〔2〕〔3〕〔4〕〔5〕〔17〕〔18〕毛澤東:《必須注意經濟工作》,《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9、123、120、123、123、119、124-125頁。
〔6〕〔7〕〔9〕〔10〕〔11〕〔12〕〔13〕〔14〕〔15〕〔16〕毛澤東:《我們的經濟政策》,《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0、131、132、132、132、132-133、133、133、133-134、133頁。
〔8〕毛澤東:《興國調查》,《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本文作者 中共龍岩市委黨史研究室 福建龍岩 36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