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風雨十年農村工作部——鄧子恢長子鄧淮生訪談錄

特約記者 黨亞惠
2013年01月23日11: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鄧淮生是鄧子恢同志的長子,已年近70,採訪就在北京新四軍研究會辦公室進行,他現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初次見面,印象特深,高高的身材,寬寬的肩膀,典型的國字臉,濃濃的雙眉,勻稱的五官,未曾開言已是滿面微笑。這位忠厚長者的和善慈祥,一下子就把我進門時的忐忑和不安全部驅散,仿佛眼前端坐著的不是受訪者,而是我的一位同宗老伯父。了解了我們的來意,他便滿懷激情地向我們講述起其父鄧子恢同志的革命簡歷,和在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的風風雨雨。以下是訪談實錄:

家父鄧子恢,1896年8月生,福建龍岩人,1925年參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擔任過特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紅十二軍政委。主力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繼續堅持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后,擔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軍部重建后任政治部主任、第四師政委兼淮北軍區政委、淮北區黨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華中分局書記、華中軍區政委、中原局第三書記、華中局第三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書記兼中南軍區第二政委,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家父喜歡身著農民服裝,過儉朴的農民生活,一貫重視農民利益,在主持中央農村工作中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直言不諱,對中國農村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鄧子恢帶病赴任

1952年,隨著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基本完成,抗美援朝的基本勝利,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1953年起中央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同時進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鑒於情況復雜,任務繁重,劉少奇建議毛主席將各地方中央局的書記抽調進京,充實中央領導,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東北局的高崗,華東局的饒漱石,中南局的鄧子恢,西南局的鄧小平,西北局的習仲勛,史稱“五馬進京”。

為了加強對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的領導,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央農村工作部,指導全國的農村工作。因為家父建國前長期從事農民運動,了解基層,對於發動農民、指導農村工作有豐富的經驗,於是毛主席請他主持中國農村工作,先讓他草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部機構設置和工作規劃制度報告。當時家父身患糖尿病,血糖比較高,未能即刻赴任。1953年1月到北京后,毛主席熱情地拉著他的手說:“子恢同志,調你來做中國農民的統帥。”家父謙虛地擺擺手說:“不敢當,不敢當,還是主席當統帥,我們當助手,為中央出謀劃策。”1953年2月中央農村工作部正式成立。家父鄧子恢任部長,陳伯達、廖魯言任副部長,杜潤生任秘書長。農村工作部作為黨的農村政策研究機關,指導全國的農村工作,中心任務是組織與領導廣大農民的互助合作運動,實現農業集體化。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