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背著遺骨上戰場 夫妻恩愛不分離——劉咸一和余澄的革命愛情

劉大偉
2013年01月24日07: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比翼雙飛在延安

婚后不久,組織上就派父親和母親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在董必武同志手下工作。在那裡,他們結識了葉劍英等許多同志。隨后,他們又隨董老去了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39年,父親和母親在紅岩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同志了解我父母的情況,知道他們既是職業革命家,又是黨內學有專長的專家,還通曉多國語言文字,延安正需要這樣的人才。當年5月,周恩來和鄧穎超從重慶返回延安時,就帶上我的父母。於是,父親和母親來到革命聖地延安,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在延安,父親所學的化學知識有了用武之地,派上了大用場!他是延安自然科學院最早的籌建者之一,又在化學系任教。父親還先后擔任了振華造紙廠、豐足火柴廠、玻璃廠、陶瓷廠、化工廠廠長以及軍工局工程處處長等職。

父親擔任振華造紙廠廠長時,正是國民黨封鎖延安、根據地物資供應匱乏、軍民生活困難的時候。吃穿自不必說,用紙尤其緊缺,連中央機關的辦公用紙和印刷邊幣的用紙也幾近斷檔。看到這種情況,父親心急如焚。於是,他就帶著技術人員和工人到處搞調查研究。不久,他們把目光盯在了延安滿山遍野的馬蘭草上!經過父親和全廠技術人員、工人的反復試驗,造紙終於成功!大家給這紙起了個美麗的名字——馬蘭紙。馬蘭紙研制成功后,振華造紙廠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不僅解決了黨、政、軍機關的辦公用紙和《解放日報》的印刷用紙,還解決了更高級的邊幣用紙。為此,朱德總司令不僅當面表揚了我父親,還在1942年的《游南泥灣》一詩中,寫下“馬蘭造紙俏”的佳句以示贊揚。

在父親日以繼夜全身心工作的同時,母親也沒閑著。母親一方面鼎力支持和輔佐我父親,盡心照顧好家庭,另一方面在延安女子大學任教,而且又當會計又當文書,忙得不可開交。她還教廠裡的工人識字、學文化,教年輕的知識青年學理論,在工余時間組織和帶領青年人打籃球。節假日,延安的年輕人十分喜歡到我父母親的窯洞裡聚會,說說笑笑,親密無間。有時,母親還會拿出她的絕活,給大家唱一段京劇娛樂娛樂。從1939年5月到1944年4月,父親和母親在延安度過了人生最輝煌、最幸福、最值得珍藏的日子。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