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瞿秋白、方志敏獄中遺作有何不同?原因在哪?

文/竇春芳
2013年02月05日14: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瞿秋白的親筆詩

方志敏自述筆記

(《世紀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瞿秋白、方志敏二人在獄中都留有遺作,瞿秋白的《多余的話》后來一度讓其長時間背負了叛徒的罪名,而方志敏遺作中的《可愛的中國》、《清貧》兩篇文章曾經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使方志敏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二人遺作形成異同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家庭環境的差異,造就了兩種不同的個性,方志敏具有勤勞、儉朴、務實、善良、激情豪放的人性優點﹔而瞿秋白具有好學、苦思、溫順、懦弱、忍讓、內斂的書生品性。二是接觸馬克思主義的途徑不同,使得方志敏重實踐、瞿秋白重理論﹔二人承載挫折的能力上存在著差別。三是寫作的動機不同,方志敏是寫給黨中央的,而瞿秋白是茫然的。

1935年1月29日下午1時,因叛徒出賣,方志敏在懷玉山區被捕,被關押了192天后,同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窩慷慨就義。在獄中,“方志敏向獄方說了個謊,說要寫一篇自己從事革命斗爭的經過和贛東北蘇區的詳情,獄方一聽可高興壞了,趕快令看守所提供桌椅、筆墨和稿紙。1935年3月開始,4個月內寫成15篇文章,也就是說平均七、八天寫一篇,一個月寫四至五篇,平均一天寫1 100多字,共約十四萬字左右。”[1]其中,《可愛的中國》、《清貧》兩篇文章曾經被選入中小學教材,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使方志敏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與方志敏同年生、同年死,同樣在國民黨屠刀下英勇就義的瞿秋白犧牲后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卻與方志敏迥異。瞿秋白於1935年2月24 日,在轉移途中被國民黨軍隊包圍,不幸被捕,在獄中被關押了114天后,同年6月18日,在福建長汀英勇就義,“就義前,瞿秋白已清醒地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他沉著、鎮定,揮筆寫下了多首詩篇,現在流傳下來的共有7首,瞿秋白還把曾經擁有過的浪漫、熱情、執著、苦悶、困惑、堅定等等,以本來的面目留在2萬多字的《多余的話》中,就是這篇《多余的話》后來一度讓瞿秋白長時間背負了‘叛徒’的罪名。”[2]讓我們回顧歷史,從二人的處境、性格、成長環境等諸多因素,來分析形成二人獄中遺作的異同因素。

(責編:孫琳、程宏毅)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