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議雖然否決了毛澤東的意見,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卻深入紅軍戰士的心中
盡管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多次遭到否決,但鑒於攻打贛州紅軍損失慘重這一血的教訓,毛澤東堅決不讓“左”傾冒險主義者得寸進尺。在行軍途中,他多次向林彪、聶榮臻建議:改變行軍路線,向閩西發展。3月21日,林、聶向周恩來建議:“在目前粵方開始派兵入閩討赤的情況下,更應採取毛澤東的意見。”
3月27日至28日,周恩來在瑞金主持召開蘇區中央局會議,對毛澤東的建議和林、聶的報告進行專題討論。會議經過討論,採納了毛澤東的主張,將紅1、紅5軍團組成的中路軍改稱東路軍,確定毛澤東以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身份率領東路軍攻打龍岩,並向東南方向發展。這對毛澤東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會后,毛澤東趕到長汀,對紅1軍團團以上干部作東征動員。他指出:我們的新任務,是經閩西向閩南方向發展。應該看到我們中央根據地沿贛江向北沒有多少發展余地,國民黨“剿共”的大本營就設在南昌﹔如果向西發展,有贛江梗阻,大部隊往返不方便﹔如果向南發展,必然會與廣東部隊的主力頂牛。隻有向東發展最為有利,一來有閩西老根據地作依托,二來閩南還有廣闊的發展余地,是最好的發展方向。因此,中央局決定東路軍打到外線去,打到閩南去,發展根據地,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並獲得物資補給。
(四)大膽的設想:遠離根據地,“直下漳州”
在長汀進一步了解福建境內的情況后,毛澤東於3月30日致電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遠離根據地,“直下漳州”。周恩來接到電報后,立刻從瑞金趕到長汀,並於4月1日召開會議討論“直下漳州”的可行性。毛澤東在會上闡述了這次戰役的政治意義,還著重說明:“中央紅軍進攻漳州的任務是消滅張貞師,收繳軍事物資,幫助當地開展游擊戰爭。任務完成后,就回師中央蘇區,並不是要長期佔領漳州。”可見,毛澤東攻打漳州的指導思想與“左”傾路線推行的“城市中心論”是完全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