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紅軍勝利進漳 對確立毛澤東領導地位的歷史分析

●周慶輝
2013年02月17日11: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 要〕毛澤東在閩西的革命實踐中,對干部培訓、平民教育、婦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務人員的培養教育等問題進行了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在教育教學實踐與探索中,毛澤東不但親自制訂教學計劃,執教上課,還在教學中提出了新穎獨特、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為形成內容豐富的毛澤東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礎。毛澤東在閩西蘇區的教育實踐,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干部,提高了閩西蘇區人民的文化素質,有效調動了閩西蘇區人民參軍擁軍的積極性,體現出共產黨人的民生情懷。

〔關鍵詞〕毛澤東﹔ 閩西蘇區﹔ 教育﹔ 思想

1932年4月20日,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一舉攻克福建漳州,取得重大勝利。

一、紅軍進漳前,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得到第一線紅軍官兵的全力支持

漳州戰役前的歷史背景,籠罩著錯綜復雜的黨內政治斗爭和嚴峻的敵我軍事斗爭的霧靄:紅軍第三次反“圍剿”斗爭勝利后,國民黨軍隊紛紛退出中央蘇區,開往贛州、吉安、寧都、廣昌等中心城市。當時的中共臨時中央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看到全國敵強我弱的形勢並未根本改變,在蘇區周圍仍面臨著嚴峻局面的情況下,竟以為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的勝利指日可待,並要求紅軍“利用目前順利的政治與軍事的條件,佔取一二個重要的中心城市,以開始革命在一省、數省的首先勝利”,從而命令紅軍“首取贛州”。

(一)中共臨時中央硬要攻打贛州,毛澤東極力反對

蘇區中央局根據臨時中央的指示,開會研究攻打贛州問題。一些成員認為,隻要拿下贛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就可以遷入贛州,從而就可以宣布革命在一省、數省首先取得勝利。毛澤東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大聲疾呼贛州“打不得” 。他指出,贛州是江西南部的重鎮,又是贛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城市,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城牆高兩丈多,城牆內外是深溝,易守難攻,故素有“鐵贛州”之稱。周恩來也同意毛澤東的觀點,他復電給臨時中央,明確向中央表示:“進攻中心城市有困難。”臨時中央收到周恩來的回電后,不同意周恩來的觀點,並再致電周恩來,強調“至少要在撫州、吉安、贛州中選擇一個城市攻打”。毛澤東認為中央的指示執行不了,贛州是不能去打,吉安、撫州同樣不能去打。“左”傾冒險主義者不聽毛澤東多次勸阻,硬要攻打贛州。

1932年1月10日,蘇區中央局以中革軍委的名義,發布了進攻贛州的訓令。一些堅持“左”傾錯誤的人,在去攻打贛州的途中說:“打完贛州再和毛澤東算賬。”他們還怕毛澤東干擾他們打贛州的軍事行動,以毛澤東身體不好為由,將他安排到離瑞金20華裡遠的東華古廟裡休養。紅軍攻打贛州,從2月4日開始總攻。盡管廣大紅軍指戰員浴血奮戰,四次爆破,但贛州城牆堅固如初。這次戰役耗時33天,紅軍傷亡3000多名干部戰士,紅4軍第11師政委張赤男、紅13軍第37師政委歐陽健等10多名團以上干部在這次攻打贛州的戰斗中壯烈犧牲。

(二)為挽回局勢,毛澤東主張向閩西南行動

為挽回局勢,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電請正在東華山養病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速往前線決策。電報大意是:我軍攻打贛州至今,苦戰一月不勝,請主席暫停休養,趕赴前線。毛澤東二話不說,立即下山,並速電周恩來,提議起用起義才兩個月的紅5軍團,以解紅3軍團之圍。當晚,毛澤東從瑞金來到前線指揮部與周恩來會合。

3月中旬,毛澤東來到贛州前線,先進行實地考察研究,然后建議召開蘇區中央局會議。在會上,毛澤東批評攻打贛州是一次冒險行動,建議把紅軍轉移至敵人力量比較薄弱而我黨又有群眾基礎的贛東北去,在那裡開辟新的根據地。然而,持“左”傾觀點的人極力反對,他們圍攻毛澤東,說攻打贛州是黨中央與蘇區中央局決定的,政治上是正確的,勝敗乃兵家常事,現在撤圍不等於以后不再攻打贛州,紅軍還是要執行中央的“進攻路線”,還是要奪取中心城市,取得一省、數省的首先勝利。會議否決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