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與張聞天:跟著真理走》第一章 毛澤東和張聞天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走上了相同的革命道路

2013年02月27日10: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與張聞天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同年齡時的毛澤東更多的是接受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少年毛澤東不僅喜歡讀經書,更喜歡讀古代的傳奇小說,特別是喜歡讀反映反抗統治階級壓迫和斗爭的故事。他曾讀過《精忠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隋唐演義》等,對於其中許多故事都能“背得下來”。這些書對於后來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戰爭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水滸傳》而言,其中就有不少例子被毛澤東在后來所寫的文章中所引用。例如:《水滸傳》中林沖打敗洪教頭的故事,他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引用,借以論述“戰略退卻”的思想。在《矛盾論》中,他在論述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時候,也引用了《水滸傳》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當然,《水滸傳》中的故事,對於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而言,其影響主要還是在思想方面,如“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另外像《左傳》,毛澤東對於其中對春秋戰國時期的軍旅大事的描寫,也特別關注。在其著名的軍事論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就曾引述了《左傳》中的曹劌論戰的故事,來論証“敵疲我打”這一戰略原則。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也曾以晉楚城濮之戰,來論述主觀指導對於戰爭的影響,又以宋襄公不肯半渡而擊、結果被楚軍打敗的事例,闡述了出其不意、戰而勝之的思想。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毛澤東選集》(共4卷)中,毛澤東所引述的成語典故和史實,屬於《左傳》的就有約40條,由此可見毛澤東對《左傳》一書在當時所讀之精。

1910年秋天,毛澤東由表兄文運昌帶路,挑著行李和書籍來到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求學。這是毛澤東第一次走出封閉的韶山沖,此時毛澤東正好17歲。1911年春天,毛澤東考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到長沙省城讀“新學”。

正像同時代的許多年輕人一樣,這時的毛澤東與張聞天都面臨著一個擇業的問題,並都經歷了一個選擇的過程。1912年, 19歲的毛澤東在專業的選擇上舉棋不定,變換再三。他先報考了警察學堂、肥皂制造學校、法政學堂、商業學堂、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在公立高級商業學校學習一個月后,他感到不滿意,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學(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學)。在這裡,毛澤東每日到省立圖書館讀書,廣泛涉獵18、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書籍,包括俄、美、英、法等國的歷史、地理、政治、哲學、邏輯,以及古希臘、羅馬文學藝術方面的著作。

但毛澤東讀得最多、最精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這裡僅舉一例:毛澤東青年時代就非常喜歡古文,直至晚年終生不斷。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因為韓愈書的善本極貴,毛澤東買不起,於是在一家舊書店裡買了一部廉價的寶慶版《韓昌黎詩文全集》。毛澤東把這套書買回來后,發現不但頁面破損,文字也有訛誤。於是,他到學校圖書館借來了一套善本,逐字逐字校勘,改正訛誤。有一個時期,毛澤東每天早晨都誦讀韓文。

對於毛澤東的這段生活,他的同窗好友周世釗曾寫道:毛澤東讀韓文時“除開那些歌功頌德的墓志銘,……他都一篇一篇地鑽研閱讀。從詞匯、句讀、章節到全部意義,首先憑借一部字典和注釋的幫助,進行了解、領會,使其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反復的默讀和朗讀,這樣就懂得更深,記來更熟。通過這樣持久的努力,韓集的大部分詩文都被他讀得爛熟,背得很流利”。毛澤東后來買了一套二十多冊的《韓昌黎全集》,還將國文教員袁仲謙批注過的韓愈文集善本借來校正其中的訛錯。其學習筆記《講堂錄》后面便是讀韓文的筆記,共包括七篇詩、賦、論,即《元和聖德詩》《改葬服議》《諫臣論》《省試學生代齋郎議》《感二鳥賦》《復志賦》《閔己賦》。每篇后面有許多條詞、句的釋義。關於當時讀韓文的情況,毛澤東后來在同斯諾談話時曾專門說過,並談到了韓文對他的影響:“我不得不改變我的文風,去鑽研韓愈的文章,學會了古文的用字。所以,多虧袁大胡子(袁仲謙),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話,仍然能夠寫出一篇過得去的古文。”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仍然讀韓文。

也許這些都不能不造成后來張聞天與毛澤東對中國革命一系列問題認識上的差異。

就性格而言,毛澤東與張聞天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的不同。毛澤東從小就不是一個俯首帖耳,百依百順的孩子。他倔強、勇敢和“離經叛道”。他不僅敢於反抗父親的守舊、苛刻、自私,還敢於反抗封建的族權勢力。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