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萬余言的《講堂錄》,就記下了這麼多的有關古代用兵作戰方面的知識,而且涉及的人物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曹操、孫權、諸葛亮、孫武、吳起、管仲、商鞅、漢光武帝、張良等,另外還有外國的大軍事家愷撒、拿破侖。可見,毛澤東這時對於軍事問題的研究和涉獵已較深入和廣泛了。
1918年6月,毛澤東結束了他在第一師范五年半的學習生活,和蔡和森、張昆弟等志同道合的朋友,暫寄居在湖南大學籌備處(即岳麓書院半學齋),一面讀書,一面研究自己今后的計劃。
同年8月中旬,毛澤東同蕭子升、羅學瓚、羅章龍、陳贊東等二十多名准備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青年離開長沙來到北京。8月間,毛澤東作出湖南學生留法勤工儉學計劃,同蕭子升等駐京主持湖南青年留法勤工儉學工作。10月,毛澤東在北京經楊昌濟介紹,認識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並經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圖書館當助理員,負責新到報刊和閱覽室讀者姓名的登記工作,月薪八塊銀元。由於工作關系,毛澤東時常到李大釗處請教,看到一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書刊,並參加李大釗組織的研討各種新思想的學生活動。這期間,毛澤東曾與在北京的新民學會會員邀請蔡元培、陶孟和、胡適分別在北大文科大樓談話,主要談論學術和人生問題。
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學聯刊物《湘江評論》創刊,毛澤東為主編和主要撰稿人。他在創刊宣言上極力主張:群眾聯合,向強權者作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面包的呼聲、自由的呼聲、平等的呼聲—“無血革命”。在創刊的宣言中,毛澤東以激烈的語言呼號:“時機到!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已奔騰澎湃於湘江兩岸了!順他的生。逆他的死。” 接著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第二、三、四期的第一版上,以《民眾的大聯合》為題,連續寫了三篇文章,闡明了民眾大聯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大聯合的方法,以及民眾大聯合必定成功的道理。並且預言,俄國革命以民眾的大聯合所收獲的“社會改革的勝利,必將普及於世界”。
1919年12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往返於湖南、北京、上海期間,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馬克思主義的暴力學說,以及馬克思主義革命者的影響,使毛澤東的思想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且能初步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分析社會問題。1920年12月,他在致蔡和森的信中寫道:“歷史上凡是專制主義者,或帝國主義者,或軍國主義者,非等到人家來推倒,決沒有自己肯收場的。”“用和平方法去達共產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
1921年7月,毛澤東與何叔衡作為湖南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由於毛澤東對湖南情況比較熟悉,被派回湖南著手建立共產黨組織,並領導湖南工人運動。
從此以后,毛澤東開始從事中央給予的領導工人運動的工作。在組織工人運動和進行農村調查的過程中,毛澤東開始注意並研究了農民問題,並逐漸認識到了武裝農民的重要性。在農民運動講習所中,毛澤東等人給學員們講授軍事理論和進行強化軍事訓練。這期間,毛澤東寫出了著名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了武裝農民、建立農民武裝的思想,主張與反動派必須刀對刀、槍對槍地進行斗爭。面對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的嚴酷現實,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這一著名論斷。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運動的殘酷鎮壓,中國共產黨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組織武裝起義。1927年8月12日,毛澤東被正式任命為中央特派員,與湖南省委書記一起,去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9月9日起義正式開始。由於遭優勢敵人的圍攻和起義隊伍中的第四團的叛變,致使起義軍嚴重受挫。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當機立斷,指揮起義隊伍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羅霄山脈挺進。9月20日下午,起義部隊從文家市出發,向永新的三灣挺進。毛澤東的這一行動,開始了秋收起義部隊由進攻城市向進攻農村的轉變,開始了向井岡山的戰略進軍。
毛澤東的這一行動,是他自覺地運用馬列主義的科學方法分析中國客觀實際的結果,是他對當時敵大我小、敵強我弱、革命已轉入低潮所作出的科學分析的結果,同時也是他對中國社會進行多年調查的結果。可以說,這次偉大的行動是毛澤東長期思考后的必然選擇。
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永新縣的三灣。在這裡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即在部隊中建立了黨的各級組織,並設立黨代表制度﹔進行組織整頓,縮編部隊,廢除舊軍隊的雇佣制度﹔廢除舊的軍閥作風,在部隊內部實行軍事民主制度。10月下旬,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茅茨以后,領導部隊在井岡山及其周圍地區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接著於1928年2月,打破了贛敵對井岡山發動的第一次“進剿”。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原則,至此建立了包括寧岡全縣、遂川北部、永新、酃縣、茶陵各一部分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4月中旬,朱德、陳毅和毛澤東先后率領部隊到達寧岡礱市,兩支革命軍隊勝利會師了,並成立了以朱德為軍長、毛澤東為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的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四軍接著粉碎了贛敵的第二、第三、第四次“進剿”,使井岡山根據地擴展為擁有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其他一些地區,迎來了根據地的全盛時期。
從毛澤東這一時期的經歷來看,他畢業於中國當時的一流師范,教過書,組織過學生運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從國共合作到拿起槍杆子,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有著豐富的實際斗爭經驗。
與毛澤東早年革命經歷形成對比的是,張聞天雖然全身心地投入革命運動之中,成為一位革命家,但他所走的卻是一個學者式的革命道路。
|